为客

为客淮南望上京,祥烟不远恨峥嵘。

居人避湿开门晚,宿鸟眠寒择木惊。

波浪无时潮失信,关河有盗梦非情。

不知归计何从得,碧颍青嵩画未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淮南作客,遥望京城方向,吉祥的云烟虽近,但景象却令人遗憾地壮丽而险峻。
居民们为了避开潮湿,开门的时间较晚,夜晚的鸟儿因寒冷而惊醒,寻找栖息的树木。
海浪不守时,潮汐似乎失去了信约,边关河流动荡不安,梦境中也充满了无情的忧虑。
我还不知回家的路在哪里,因为那碧绿的颍水和青翠的嵩山画卷还未完成。

注释

淮南:指淮河南岸地区。
峥嵘:形容山势险峻或事物奇特。
避湿:避开潮湿。
宿鸟:过夜的鸟儿。
失信:失约,不按常理。
关河:边关河流。
青嵩:青翠的嵩山。
画未成:画卷尚未完成,比喻归乡之志未达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为客》,表达了作者在淮南为客他乡,遥望京城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景象的怀念。首句“为客淮南望上京”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所处之地,以及他对京都的思念。

“祥烟不远恨峥嵘”中的“祥烟”可能象征着故乡的美好记忆,而“恨峥嵘”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遥远和自己身处困境的感慨。接下来,“居人避湿开门晚”描绘了淮南居民的生活场景,因天气潮湿,开门时间较晚,显示出当地环境的特点。

“宿鸟眠寒择木惊”通过宿鸟选择栖息的树木被惊动,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对家乡的牵挂。诗人进一步借“波浪无时潮失信,关河有盗梦非情”来表达对家乡关河的思念,以及现实中动荡不安的忧虑,梦境中的家乡与现实形成对比,更显其思乡之深。

最后,“不知归计何从得,碧颖青嵩画未成”揭示了诗人对归乡之路的迷茫,以及对家乡山水美景的向往,但因为未能完成心中的画卷,这种归乡的愿望似乎还未能实现。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生活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书何贡士居

吟兴随花发,高帘对雨疏。

人家南郭外,云出北窗虚。

笋蕨何时歇,诗书几世居。

我来怀旧隐,便拟返柴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书事

逋亡今五月,百感若为情。

马借从军没,舟疑破浪轻。

奏书无路达,故里有谁耕。

戴笠蓑衣雨,犹怜李少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书事酬新兴元使君邵大兄邵与圆机有旧因以奉呈

东来车骑岂君归,我欲悬车归则时。

仙女丹砂能不老,腐儒青简亦难衰。

宁乖洛水田园计,且及燕山馈饷期。

最课直当中秘阁,白头相望更迟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书恨

挂帆到何处,明月古扬州。

百计随愁尽,一生为客休。

干戈临暮境,风雨困春柔。

为问荀文若,能惭诸葛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