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闰师白莲堂

野人禅客合相陪,渐老诗心亦共灰。

朱草阶前容不去,白莲堂上喜频来。

地形各占幽深境,天产俱为散逸材。

犹恨东郊西寺远,闲门难并水边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山野之人与禅者相伴,随着年岁增长,诗心也渐渐消沉如灰烬。
朱红色的草阶前,我不愿离去;白色的莲花堂上,我却常常欢喜前来。
各自占据着幽深的环境,天地间产出的都是自由不羁的才情。
然而遗憾的是,东郊西寺距离遥远,想要找个安静的门扉,又难以靠近水边。

注释

野人:山野之人。
禅客:修禅的客人。
渐老:逐渐老去。
诗心:作诗的心境。
灰:比喻消沉。
朱草:象征吉祥的红草。
阶前:台阶前。
白莲:象征纯洁的白莲。
堂上:厅堂之上。
地形:自然环境。
幽深境:隐秘而深远的地方。
天产:天然产出的。
散逸材:不受拘束的才情。
东郊西寺:远处的寺庙。
闲门:安静的门扉。
水边:靠近水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野所作的《书闰师白莲堂》。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生活的向往和对白莲堂环境的喜爱。首句“野人禅客合相陪”描绘了诗人与禅师之间的契合,暗示了他对宁静禅修生活的认同。次句“渐老诗心亦共灰”则流露出诗人随着年岁的增长,诗兴渐减,心境趋于淡泊。

“朱草阶前容不去,白莲堂上喜频来”两句,通过朱草和白莲的形象,赞美了白莲堂的清雅与宁静,诗人常常欢喜地造访这里。接下来,“地形各占幽深境,天产俱为散逸材”进一步强调了白莲堂的自然之美和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两句“犹恨东郊西寺远,闲门难并水边开”表达了诗人对于距离偏远、无法常伴白莲堂的遗憾,以及对能有一扇靠近水边的闲门,更贴近自然禅意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禅意于自然之中,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清静环境的追求。

收录诗词(395)

魏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 字:仲先
  • 号:草堂居士
  • 籍贯:陕州陕县
  • 生卒年:960—1020

相关古诗词

书逸人俞太中屋壁

羡君还似我,居处傍林泉。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閒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

每到论诗外,慵多对榻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长安春日书事

长安春色自依依,大命移应地不知。

蔓草已迷双凤阙,千花犹照九龙池。

岂无东閤开今日,尚有南山似旧时。

一月悠悠游不足,青门欲出步迟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冬日书事

一月天不暖,前村到岂能。

闲闻啄木鸟,疑是打门僧。

松色浓经雪,溪声涩带冰。

吟馀还默坐,稚子问慵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冬暮郊居

村落欲黄昏,寒云片片凝。

隔城钟似磬,远岫烧如灯。

名利堪弹指,林泉但枕肱。

何由遂闲散,自喜本无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