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二十九兄员外赴邠宁使幕

家袭韦平身业文,素风清白至今贫。

南宫通籍新郎吏,西候从戎旧主人。

城外草黄秋有雪,烽头烟静虏无尘。

鼎门为别霜天晓,剩把离觞三五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家族继承韦平的文人传统,一生清白至今仍贫穷。
他在南宫任职新郎官,曾在西部边疆从军,是旧时的主人。
城外秋草泛黄,似乎预示着秋天的雪来,烽火台上烟雾消散,敌人的踪迹全无。
在国都的城门外告别,正值霜冷的清晨,我们举杯共饮,剩下几巡离别之酒。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送李二十九兄员外赴邠宁使幕》。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朋友即将离去的不舍和对其未来职务的祝福。

"家袭韦平身业文,素风清白至今贫。"

这两句描绘出李二十九兄家族背景,他家的文化传统和个人品行都非常纯净,但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韦平"指的是古代官职,其家世代承袭这样的职位,体现了家庭的文化底蕴。

"南宫通籍新郎吏,西候从戎旧主人。"

这里表明李二十九兄即将踏上新的仕途,成为一名新任命的官员(新郎吏),而他曾经在军中服役(西候从戎),并且提到他过去的主公或是曾经服务过的对象。

"城外草黄秋有雪,烽头烟静虏无尘。"

这两句描绘了送别时节的景象。城外的草已经变黄,显示出秋天已到,但却出现了罕见的早雪。烽火台上没有战乱的迹象,只有宁静的烟雾升腾,没有敌军(虏)的踪迹,表现了一种和平的氛围。

"鼎门为别霜天晓,剩把离觞三五巡。"

最后两句表达了送别时刻的情感。在清晨的寒露中,朋友们在城门前告别。诗人拿着酒杯,进行三五(十五)次的环顾,意味着无限的留恋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李二十九兄家庭背景、个人的品行以及即将到来的职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其未来的期望与祝福。同时,送别时的情景和氛围也让人感受到古代士大夫之间深厚的情谊。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送李中丞赴楚州

缇骑朱旗入楚城,士林皆贺振家声。

儿童但喜迎宾守,故吏犹应记姓名。

万顷水田连郭秀,四时烟月映淮清。

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李友路秀才赴举

谁怜相门子,不语望秋山。

生长绮纨内,辛勤笔砚间。

荣亲在名字,好学弃官班。

伫俟明年桂,高堂开笑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李尚书镇滑州

南徐报政入文昌,东郡须才别建章。

视草名高同蜀客,拥旄年少胜荀郎。

黄河一曲当城下,缇骑千重照路傍。

自古相门还出相,如今人望在岩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李庚先辈赴选

一家何啻十朱轮,诸父双飞秉大钧。

曾脱素衣参幕客,却为精舍读书人。

离筵雒水侵杯色,征路函关向晚尘。

今日山公旧宾主,知君不负帝城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