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吴与弼所作的《追和刘秀野诗韵》其一,通过“十载劳经营,得卜寒泉麓”两句,描绘了诗人历经十年辛劳,终于在寒泉之麓找到了一个安居之所的情景。接着,“虽乏囊中资,幸安一茅屋”两句,表达了虽然物质条件简陋,但内心感到满足和安宁的状态。
“桃李君自花,风月吾人独”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桃李花开是他人之乐,而风月共赏则是诗人独自的享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内心的宁静。最后,“侨居非素心,言归事耕读”两句,表明了诗人并非为了侨居而侨居,而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生活的质朴,表达了他回归田园、从事耕读生活的愿望和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和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充满了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