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憩二首(其二)

晴边雨后麦秋时,风色轻轻日色微。

已隔深溪仍蘸水,却教人折野蔷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翻译

雨后初晴的秋季麦田,微风轻拂,阳光淡淡。
麦田与深深的溪流相隔,连水面都仿佛沾染了雨水,却诱惑着人们去采摘野生的蔷薇花。

注释

晴边:雨后的晴朗一边。
麦秋:秋季的麦田。
风色:微风的颜色,指风的轻柔。
日色:阳光的颜色,指阳光的微弱。
深溪:深深的溪流。
蘸水:沾湿水面。
折:采摘。
野蔷薇:野生的蔷薇花。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秋天景色的诗,充满了对自然美好情境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首句“晴边雨后麦秋时”,设定了一种典型的秋季场景,即在一场雨过后的晴朗天气中,正值麦子成熟的季节。这里的“晴边”二字,既形象地描绘出天气变化,也为下文的意境铺垫。

接着,“风色轻轻日色微”,则是对这一时节内在氛围的描写。“风色”一词,极具诗人独到的观察力和表现手法,用“颜色”来形容无形的风,把握住了秋风轻柔的特点。与此同时,“日色微”则表达了秋日阳光温和而不烈的特性,这种描写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淡远而宁静的秋意。

第三句“已隔深溪仍蘸水”,诗人笔触转向自然景观,通过对山谷间溪水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深处细微之美的捕捉。这里的“已隔深溪”说明了诗人所处位置与溪流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仍蘸水”则显示出即便在这样的距离下,水声依然清晰可闻,给人以耳濡目染之感。

末句“却教人折野蔷薇”,则是诗人的情感抒发和哲理思考。这里的“却教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省与告诫,而“折野蔷薇”则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在大自然中寻找简单而纯粹的快乐,享受那份不为世俗所扰的宁静。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生命和存在本身深刻的理解与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情怀。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午憩二首(其一)

嫩绿桐阴夹道遮,烂红野果压枝斜。

日烘细草香无价,况有三枝两朵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其二)

万杵黄金屑,九烝碧梧骨。

诗老坐雪窗,天香来月窟。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其一)

春得鄞江信,香从定水来。

今年有奇事,正月木犀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壬子正月四日后圃行散四首(其四)

传语春光恰好秾,太秾恐怕恼衰翁。

日华五色无寻处,只在蛛丝来去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