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其四)红叶

胭脂点染天涯树,迷离变成朱紫。

雁背霜痕,鸦边霁色,写出平林萧寺。篷窗醉倚。

指流水空山,落霞飞起。

驻得丹颜,此中应有赤松子。

凭高还更极目,望江城似画,秋艳如此。

锦叠华年,绯荣晚节,烂漫乾坤生气。春江未抵。

笑不耐西风,世间桃李。照醒荒寒,夕阳天万里。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鉴赏

这首《齐天乐·其四》红叶是清代词人黄燮清的作品,以红叶为主题,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色。词的开篇“胭脂点染天涯树”形象地写出红叶如女子胭脂般点缀在远方的树林,色彩斑斓。“迷离变成朱紫”进一步渲染了红叶的丰富层次和变幻之美。

接下来,“雁背霜痕,鸦边霁色”描绘了大雁掠过时留下的霜痕和乌鸦翅膀边的晴朗天空,与红叶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秋天的冷峻与温暖并存。词人醉倚篷窗,目光流转,看到流水、空山、落霞,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驻得丹颜,此中应有赤松子”暗寓红叶虽美,但终将凋零,如同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暗示时光易逝,人生短暂。词人登高远眺,感叹江城如画,秋意浓烈,又感慨岁月如锦,晚节依然鲜艳,充满生机。

最后,“春江未抵,笑不耐西风,世间桃李”表达了词人对春花秋月的留恋,以及对世间繁华的无奈。夕阳下,红叶的色彩照亮了荒寒之地,引发词人对生命无常的深思。

整体来看,黄燮清在这首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借红叶寓言人生的短暂与永恒,展现了词人的哲思和情感。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齐天乐(其五)鹭

一行低傍渔舟下,汀洲倦依芳杜。

远渚栖烟,坪芜缀雪,点破昏昏寒雨。清流照取。

问白水初心,向谁同语。

不著纤尘,镜中怜惜旧毛羽。

疏林明月琐碎,想园开寄涉,秋满庭树。

海上鸥盟,江头鲤信,无限相思情素。西风唤侣。

正翘足亭亭,暮云延伫。添了芙蓉,便成新画谱。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齐天乐(其六)鸦

飕飕万翅连云起,寒声半空围绕。

秃树荒村,斜阳古寺,啼得江南秋老。萧疏画稿。

趁黄叶零星,有时飞了。

远影依微,数行吹入暮天小。

客窗易惊岁晚,正乡心缭乱,闲数归鸟。

接翼绳行,栖枝墨点,冷话西风林表。霜华信早。

问前度昭阳,带愁多少。唤醒残更,月斜钟又晓。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高阳台.题俞少轩承德色丝感梦图,少轩客京都,一夕梦其室人授以黄丝寻,有骑省之戚,因作是图

独枕缫愁,离弦絮恨,天涯酒醒灯昏。

惜别经秋,玉台明镜生尘。

红蚕吐尽黄金缕,化罗浮、蛱蝶仙裙。

一丝丝,半是回文,半是啼痕。

缠绵无限相思意,认中郎隐语,倩女痴魂。

九曲明珠,也应穿透情根。

锦机织冷鸳鸯字,甚银河、隔断天孙。最伤心。

水样流年,月样前身。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凄凉犯(其一)壬子中秋,陈实庵太史招集寓斋,倚此调见示,继声和之

虚庭露沐。黄昏也、银云一片空阔。

有情伴侣,无聊境界,奈何时节。红尘浸雪。

看天上高寒凤阙。算神仙、清愁未免,我辈况凡骨。

酒醒闻蛩语,烛院星稀,漏壶冰澈。

团圆最好,甚浮名、赚人离别。

绣户今宵,怕愁与灯华渐结。

过三更、欲睡未忍,共此月。

形式: 词牌: 凄凉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