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八)

我坐华堂上,不必麋鹿姿。

时来蜀冈头,喜见霜松枝。

心知百尺底,已结千岁奇。

煌煌凌霄花,缠绕复何为。

举觞酹其根,无事莫相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我坐在华丽的大厅中,无需模仿野兽的姿态。
时机来临,我来到蜀地的山岗,欣喜地看见了覆盖着霜雪的松树枝。
心中明白,这棵松树虽有百尺之高,却已孕育了千年的奇观。
那鲜艳的凌霄花,为何要缠绕在它周围呢?
我举起酒杯,向松树的根基致敬,希望无忧无虑,不受牵绊。

注释

我:主语。
坐:动词。
华堂:华丽的大厅。
不必:不需要。
麋鹿姿:野兽的姿态。
时来:时机来临。
蜀冈头:蜀地的山岗。
霜松枝:覆盖霜雪的松树枝。
心知:心中明白。
百尺:百尺高。
千岁奇:千年的奇观。
煌煌:鲜艳。
凌霄花:一种植物。
缠绕:环绕。
何为:为何。
举觞:举起酒杯。
酹:向……致敬。
根:根基。
无事:无忧无虑。
相羁:相互牵绊。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林之美,表达对自然景观的喜悦与自得之情怀的诗句。诗人以坐于华堂为开篇,借此强调自己不需依赖外在的华丽装饰,因为内心的高洁已足以让人敬佩。随后,“时来蜀冈头,喜见霜松枝”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后的自然景观产生的情感共鸣,即便是在寒冷的季节,霜雪覆盖下的老松依然显得生机勃勃,这份坚韧不拔之美让人心生喜悦。

“心知百尺底,已结千岁奇”则是诗人内心的感悟,他明白那些看似平凡的自然景物,其实蕴含着深远的历史与独特的存在价值,这份对时间的理解和尊重,是诗人超脱世俗纷扰的心境写照。

“煌煌凌霄花,缠绕复何为”中的“凌霄花”通常指的是高处盛开的美丽之物,如同山上的梅花,这里可能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形象化表达。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于那些虽美但往往被世俗所缠绕、难以自在的东西感到迷茫和无奈。

最后两句“举觞酹其根,无事莫相羁”则是诗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他用酒祝福大自然,希望自己能够如同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不为世俗琐事所困扰,保持一颗自在的本真。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了哲理和对自然美景赞美之情的诗篇。诗人通过对华堂、霜松、高处花朵等景物的描绘,以及对时间与生命价值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九)

芙蓉在秋水,时节自阖开。

清风亦何意,入我芝兰怀。

一随采折去,永与江湖乖。

断丝不复续,斗水何足栖。

不如玉井莲,结根天池泥。

感此每自慰,吾事幸不谐。

醉中有归路,了了初不迷。

乘流且复逝,抵曲吾当回。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

蓝舆兀醉守,路转古城隅。

酒力如过雨,清风消半途。

前山正可数,后骑且勿驱。

我缘在东南,往寄白发馀。

遥知万松岭,下有三亩居。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一)

民劳吏无德,岁美天有道。

暑雨避麦秋,温风送蚕老。

三咽初有闻,一溉未濡槁。

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

再拜贺吾君,获此不贪宝。

颓然笑阮籍,醉几书谢表。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二)

我梦入小学,自谓总角时。

不记有白发,犹诵论语辞。

人间本儿戏,颠倒略似兹。

惟有醉时真,空洞了无疑。

坠车终无伤,庄叟不吾欺。

呼儿具纸笔,醉语辄录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