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九)

芙蓉在秋水,时节自阖开。

清风亦何意,入我芝兰怀。

一随采折去,永与江湖乖。

断丝不复续,斗水何足栖。

不如玉井莲,结根天池泥。

感此每自慰,吾事幸不谐。

醉中有归路,了了初不迷。

乘流且复逝,抵曲吾当回。

形式: 古风

翻译

芙蓉在秋天的水面开放,随着季节自然展开。
清风又有何意,吹入我种着芝兰的心田。
一旦被采摘,我将永远离开江湖的安宁。
断裂的丝线无法再连接,一点点水又怎能承载我的寄托。
我宁愿如玉井中的莲花,扎根于天池的淤泥。
每当想到这些,我自我安慰,我的事情或许并不如意。
即使醉酒中也有回家的路,我清楚而不迷失。
顺着水流我会继续前行,抵达弯曲处我将返回原路。

注释

芙蓉:荷花。
阖开:逐渐开放。
芝兰:比喻高洁的品质。
乖:分离,不合。
斗水:少量的水。
玉井莲:象征纯洁或高雅。
谐:顺利,和谐。
醉中:酒后。
抵曲:抵达曲折之处。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芙蓉花在秋水中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自然和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

“芙蓉在秋水,时节自阖开。” 这两句设定了整个意境,芙蓉花随着季节的变化自然地开放或闭合,诗人借此暗示生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顺其自然的哲学观点。

“清风亦何意,入我芝兰怀。” 清风不经意间吹拂而来,却悄然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芝兰”象征高洁和芬芳,表明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与追求。

“一随采折去,永与江湖乖。”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现世生活的一种超然态度,一旦从尘世中抽离,那么与世间万物也就不再有牵挂。

“断丝不复续,斗水何足栖。” 断裂的丝线无法重聚,有限的水量不足以停留,这两句强化了前面的超脱观点,表明人生无常,不可久留。

“不如玉井莲,结根天池泥。” 玉井莲比喻高洁而独立的生活状态,“天池泥”则象征着深远而纯净的精神世界。诗人认为,宁愿像莲花一样,在清澈的水中生长,保持本真,不染尘埃。

“感此每自慰,吾事幸不谐。” 面对这样的理解和选择,诗人内心感到安慰,庆幸自己的道路没有迷失方向。

“醉中有归路,了了初不迷。” 即便是在醉酒之际,也能找到回归真我的路径,最初的方向始终未曾迷失。

“乘流且复逝,抵曲吾当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生命如同水流一般不断前进的态度,同时也坚持自己的节奏和方向,到达某个地方后便会选择回归。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精神追求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在飞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

蓝舆兀醉守,路转古城隅。

酒力如过雨,清风消半途。

前山正可数,后骑且勿驱。

我缘在东南,往寄白发馀。

遥知万松岭,下有三亩居。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一)

民劳吏无德,岁美天有道。

暑雨避麦秋,温风送蚕老。

三咽初有闻,一溉未濡槁。

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

再拜贺吾君,获此不贪宝。

颓然笑阮籍,醉几书谢表。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二)

我梦入小学,自谓总角时。

不记有白发,犹诵论语辞。

人间本儿戏,颠倒略似兹。

惟有醉时真,空洞了无疑。

坠车终无伤,庄叟不吾欺。

呼儿具纸笔,醉语辄录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三)

醉中虽可乐,犹是生灭境。

云何得此身,不醉亦不醒。

痴如景升牛,莫保尻与领。

黠如东郭逡,束缚作毛颖。

乃知嵇叔夜,非坐虎文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