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送后村刘秘监兼致欲见之悰

昏聩嗟耳目,管弦堂上调。

世事每相背,秋月虚良宵。

涓吉拟登龙,疾雨惊风飘。

祢刺不得前,东睇心旌遥。

近履传康强,变体笔更饶。

风响虽时接,未若亲闻韶。

忆昔西湖滨,别语请教条。

嘱以马迁史,文贵细字彫。

名言犹在耳,堤柳凡几凋。

兹焉得蜀刻,持赠践久要。

会晤知何时,霁色审来朝。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翻译

感叹昏庸只看眼前,堂上音乐声悠扬。
世间人事常相违背,秋月明亮却空寂了良宵。
急切想攀附高位,疾风骤雨中飘摇不定。
祢衡言论无法接近,向东远望心神摇荡。
近来身体康健,书法风格更加丰富。
虽然风声时而传来,但不如亲耳聆听美妙乐章。
回忆西湖边,告别的话语清晰如昨。
曾叮嘱要像司马迁写史,文字贵在精细雕琢。
那些名言仍耳边回响,西湖堤岸的柳树已几经凋零。
如今得到蜀刻珍本,兑现了长久的约定。
何时能再次相见,期待晴朗的早晨来临。

注释

昏聩:愚昧无知。
嗟:叹息。
管弦:乐器。
堂上:厅堂。
世事:世间之事。
背:违背。
秋月:明亮的月亮。
虚:空虚。
涓吉:急切求取。
登龙:升官。
疾雨:猛烈的雨。
飘:飘摇。
祢刺:祢衡,有才气但直言不讳的人。
前:接近。
东睇:向东眺望。
心旌:心情。
康强:健康强壮。
变体:变化多样的风格。
风响:风声。
韶:美妙的音乐。
西湖滨:西湖边。
教条:教导。
马迁史:司马迁的历史著作。
细字彫:细致雕琢的文字。
凡几凋:已经凋零了多少次。
蜀刻:蜀地刻本。
践久要:履行长期的约定。
会晤:相见。
霁色:晴朗的天气。
审:审慎。

鉴赏

这首宋诗《史记送后村刘秘监兼致欲见之悰》是陈起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秘监的敬仰与期待。首句“昏聩嗟耳目”暗指世事纷扰,视听受限,而“管弦堂上调”则描绘了堂上音乐声的美好,形成对比。接着,“世事每相背”表达出世事变迁与理想相悖,而“秋月虚良宵”则寓言良辰美景无人共享的遗憾。

诗人以“涓吉拟登龙”比喻刘秘监仕途有望,却被“疾雨惊风飘”打断,暗示其仕途可能遭遇挫折。刘秘监虽不能前来相见,但诗人“东睇心旌遥”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思念。随后,诗人称赞刘秘监身体康健,才华横溢,笔力更胜从前。

“风响虽时接,未若亲闻韶”表达了诗人渴望亲自聆听刘秘监的教诲,回忆起西湖边的告别,叮嘱他写作如马迁史书般注重细节和文字雕琢。最后,诗人感慨时光荏苒,友情经久不衰,期待着与刘秘监在晴朗的日子再次相聚。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场景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钦佩和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56)

陈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对菊有怀东园

青女凌波楚江冷,庭前一叶鸣金井。

砧杵谁家试夹衣,西风搅碎芦花影。

呼童折取篱下金,旋汲山泉注古瓶。

细哦七字延秋色,寒香似欠东园清。

江上子牟怀魏阙,离情一动肠千结。

急呼斗酒破霜螯,楚月不碍西湖月。

形式: 古风

旧居有怀

粲粲高阳裔,浩气凌华星。

当春拟判花,投老身如萍。

抱瑟东乘桴,寂寥扉昼扃。

海雾尚沾袂,北窗从雨零。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同友人汎舟过断桥登寿星江湖伟观归舟听客讴清真词意甚适分得江字奉寄季大著乡执兼呈真静先生

辛亥仲春将徂兮,有客踵门曰风日流丽,邀余共泛西湖之舽。

伋南去而忽西兮,昨之折槛今复饰以成杠。

背苏堤万丝之绿阴兮,望一簇孤山之青橦。

层峰叠嶂巉绝露天巧,珠英琪树发越地之灵,一声何处兮钟撞。

篙师告余曰,此寿星古刹。

上有奇观,开宇宙于八窗。

舍舟策杖,步步巍峨,谢屐殊劳双。

回廊曲转忽轩豁,檐飞栋复,青绿交辉,心开目骇,而揖西子之湖,子胥之江。

观者杂遝,倏去倏来,余独凭栏,境与心会,便欲驭风跨蜿虹。

烟云万态,客拟状而运思,羿今老退,且逊锐逄。

庄严世界,合爪赞叹,要使天下名山夸咏者,睹此奇伟而心降。

风寒下山吹欲倒,连呼春酒亟开缸。

箫鼓画船徒自纷耳目,何如美成清绝按新腔。

诗成肯对俗子哦,驰介城南寄老庞。

形式: 古风

杂言送歙研广香与友人有怀杨校书幼度

我有龙尾双槽之研,肌润而若沐空濛。

旧藏古香氤氲,来自广之东。

多君博雅,举以为赠,三嗅而抹月批风。

要若镕金加万佛经上,更须滴露点四圣书中。

往昔浓薰怀太史,而今一瓣为南丰。

藜光下照人何在,閤下闲花馥旧丛。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