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寄皇甫朗之

老大多情足往还,招僧待客夜开关。

学调气后衰中健,不用心来闹处闲。

养病未能辞薄俸,忘名何必入深山。

与君别有相知分,同置身于木雁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老人多情,频繁来往亲友间,夜晚也开门迎客。
学了调养气息之后,虽年老却体健,心中无杂念,即使在喧闹之处也能自得其乐。
因养病而无法推辞微薄的俸禄,不求名利何必非要隐居深山。
我与你有相互理解的缘分,如同一同置身于平凡与超脱之间。

注释

老大:指年老的人。
足:足够,频繁。
往还:来往。
学调气:学习调节呼吸或精神的方法。
衰中健:在衰老中保持健康。
薄俸:微薄的俸禄,指官职收入。
忘名:不追求名利。
入深山:隐居。
相知分:相互理解的缘分。
木雁间:比喻平凡与超脱之间,木雁分别代表世俗和平淡。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时期创作的,名为《咏怀寄皇甫朗之》。白居易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生活态度的体现。

开篇“老大多情足往还,招僧待客夜开关”两句描绘了主人公热情好客的性格,即使年事已高,也依旧保持着对朋友的情谊,愿意随时欢迎来访者,甚至到了夜晚也仍然敞开心扉。

“学调气后衰中健,不用心来闹处闲”则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尽管学习和修养需要在年轻力壮时进行,但即便到了中年以后,仍旧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而不必将心思放在世俗纷扰之事上。

“养病未能辞薄俸,忘名何必入深山”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在生病期间的思考。尽管还未痊愈,也无需过分在意世人的看法,更不必为了摆脱名利之争而隐居深山。

最后,“与君别有相知分,同置身于木雁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这份情感超越了世俗的界限,就如同共同处于那寂静的林中一般。这里的“木雁间”象征着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温厚的人性和超脱的生活智慧,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咏身

自中风来三历闰,从悬军后几逢春。

周南留滞称遗老,汉上羸残号半人。

薄有文章传子弟,断无书札荅交亲。

馀年自问将何用,恐是人间剩长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咏闲

但有闲销日,都无事系怀。

朝眠因客起,午饭伴僧斋。

树合阴交户,池分水夹阶。

就中今夜好,风月似江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垂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夜入瞿唐峡

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

岸似双屏合,天如匹帛开。逆风惊浪起,拔?暗船来。

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