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沈氏山居

鸡鸣孤烟起,静者能卜筑。

乔木出云心,闲门掩山腹。

贫交喜相见,把臂欢不足。

空林留宴言,永日清耳目。

泉声冷尊俎,荷气香童仆。

往往仙犬鸣,樵人度深竹。

酒酣出谷口,世网何羁束。

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

形式: 古风

翻译

随着鸡鸣,孤独的炊烟升起,宁静的人懂得选择筑居于此。
高大的树木直插云霄,闲适的门扉隐藏在山腰之间。
贫穷的朋友相聚也欢欣,挽臂畅谈仍觉不够。
在空寂的树林中留下宴饮的言谈,整日清朗了耳目。
泉水声清凉了酒杯和菜肴,荷香飘过,童仆忙碌。
时常有仙犬吠叫,樵夫穿越幽深的竹林。
酒兴正浓时走出山谷,世俗的束缚又怎能牵绊。
最初的愿望如今未能实现,只为微薄的俸禄屈身低就。

注释

鸡鸣:清晨的鸡叫声。
卜筑:选择建造居所。
乔木:高大树木。
闲门:安静的门。
贫交:贫穷但亲密的朋友。
把臂:挽臂交谈。
空林:空旷的树林。
清耳目:使耳目清爽。
泉声:泉水声。
尊俎:酒杯和菜肴。
荷气:荷叶的香气。
童仆:年轻的仆人。
仙犬:似仙的狗。
深竹:深邃的竹林。
酒酣:酒喝得很畅快。
世网:世俗的束缚。
始愿:最初的愿望。
区区:微小,谦辞。
折腰禄:为了微薄的俸禄低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于自然的生活状态。"鸡鸣孤烟起,静者能卜筑"表明在清晨的寂静中,只有鸡鸣声和炊烟提醒着时间的流逝,而心灵宁静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美好。"乔木出云心,闲门掩山腹"则形象地描绘了山居的深远与隐秘,乔木高耸穿透云层,门庭若隱藏在山的怀抱之中。

"贫交喜相见,把臂欢不足"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即便是在物质上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与知己相聚也是莫大的快乐。"空林留宴言,永日清耳目"则是说在空旷的林中与朋友畅谈,感受着悠长而宁静的时光,这种清净的生活让心灵得到净化。

"泉声冷尊俎,荷气香童仆"写出了山居中的自然美景,泉水潺潺的声音清凉宜人,而荷花散发出的清香伴随着童仆(年轻的仆从)的身影,使得生活充满诗意。"往往仙犬鸣,樵人度深竹"则是说偶尔传来仙犬的吠声,而樵夫在深竹中行走,这些都是山野生活中的常见景象。

"酒酣出谷口,世网何羁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羁绊的向往。最后两句"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则是说从开始就有这样的志愿,不再随波逐流,而是选择了一种淡泊名利、简朴生活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细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的享受和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过桐柏山

秋风过楚山,山静秋声晚。

赏心无定极,仙步亦清远。

返照云窦空,寒流石苔浅。

羽人昔已去,灵迹欣方践。

投策谢归途,世缘从此遣。

形式: 古风

过温逸人旧居

返真难合道,怀旧仍无吊。

浮俗渐浇淳,斯人谁继妙。

声容在心耳,宁觉阻言笑。

玄堂闭几春,拱木齐云峤。

鹤传居士舞,猿得苏门啸。

酹酒片阳微,空山想埋照。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过瑞龙观道士

不知谁氏子,鍊魄家洞天。

鹤待成丹日,人寻种杏田。

灵山含道气,物性皆自然。

白鹿顾瑞草,骊龙蟠玉泉。

得兹象外趣,便割区中缘。

石窦采云母,霞堂陪列仙。

主人善止客,柯烂忘归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

蟠木无匠伯,终年弃山樊。

苦心非良知,安得入君门。

忽忝英达顾,宁窥造化恩。

萤光起腐草,云翼腾沈鲲。

片石世何用,良工心所存。

一叨尉京甸,三省惭黎元。

贤尹正趋府,仆夫俨归轩。

眼中县胥色,耳里苍生言。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鹿聚入田径,鸡鸣隔岭村。

餐和俗久清,到邑政空论。

且嘉讼庭寂,前阶满芳荪。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