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诛茅祗合老僧龛,一笑欣陪麈尾谈。
天末冥鸿方避弋,辽东白豕忍怀惭。
折腰我已宦情薄,嚼蜡谁言世味甘。
万事转头俱梦幻,试将此语静中参。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冠卿所作,名为《为谷隐和虞参议韵》。诗中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哲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诛茅祗合老僧龛,一笑欣陪麈尾谈。"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与一位老僧在自然中对话的情景,通过“诛茅”、“麈尾”的细节描绘,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天末冥鸿方避弋,辽东白豕忍怀惭。"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对遥远地方的向往和内心的自责。其中“天末冥鸿”、“辽东白豕”都是诗人用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意象。
"折腰我已宦情薄,嚼蜡谁言世味甘。"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审视。通过“折腰”和“嚼蜡”的比喻,强调了他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脱。
"万事转头俱梦幻,试将此语静中参。"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生命无常、世事如梦的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呼吁。这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出世”、“入世”的哲学思考。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一位士人在面对尘世纷扰时所表现出的超然与自我反思。
不详
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寒甚王亲驾,春归虏请和。
北军方拥众,小戍或投戈。
形势中朝壮,衰离伪境多。
燕云可中裂,岂限白沟河。
不逆凶渠诈,当须报使回。
君恩固宽大,虏意每嫌猜。
义举初难废,兵端莫浪开。
要知情伪审,往事验方来。
已分依人老,犹期振袂还。
有愁供白发,无力买青山。
北驾方传跸,西师已度关。
孤臣忧国泪,东首落馀潸。
关内攻城战,淮东却敌兵。
败亡初妄作,狼狈坐虚名。
贼势虽亡命,君心实好生。
不知他日事,谁筑受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