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学博归衡阳

握手临河别,应伤吾道穷。

总如璧易玷,始信瑟难工。

经阁长连汉,尘途但转蓬。

千年庭下草,犹自识春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应寅所作的《送周学博归衡阳》。诗中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对人生道路的感慨。

首句“握手临河别”,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两人在河边相握而别,充满了离别的哀愁。接着,“应伤吾道穷”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未来道路的担忧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暗示了人生的艰难与不易。

“总如璧易玷,始信瑟难工。”这两句运用比喻,将人生比作珍贵的玉璧容易被玷污,比作难以调音的瑟难以奏出和谐之音,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脆弱与复杂,以及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经阁长连汉,尘途但转蓬。”这里通过对比,将友人归乡的路途比作高耸入云的经阁,象征着精神的追求与超越;而自己的道路则比作尘世间随风飘转的蓬草,象征着现实生活的平凡与无奈。这一对比,既表达了对友人归途的祝福,也流露出对自己命运的反思。

最后,“千年庭下草,犹自识春风。”这句诗以千年庭院下的草木仍能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寓意着即使历经千年沧桑,生命中美好的事物依然能够被感知和怀念。这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生命永恒价值的肯定。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收录诗词(4)

徐应寅(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将别薇屋上钟况洲先生

薇屋凄凄急暮砧,晚来谁惜伴孤吟。

莺声尚忆春三月,雁影忽看秋满林。

倚槛有花空着眼,飞觞无酒不开襟。

临流别意知多少,夜雨绵绵江水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增江晚渡

舟横一苇相江滨,入暮川光更可亲。

大地层阴生海峤,青山媚色改松筠。

日残睥晲延归客,棹拂波光乱晚津。

却笑沙头纷问渡,如何不见独醒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初秋游西园庵四首(其一)

梵宇瞻新构,西郊近倚城。

烟光连白水,云气接朱明。

买地金斯布,飞来锡有情。

相欢经始日,喜气满群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初秋游西园庵四首(其二)

整履游濠上,惊看佛界新。

孤园秋自别,双岛鸟归频。

只道鱼堪乐,谁知虎亦驯。

清风披□至,性地肯留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