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灵湫(深潭)的清雅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首句“灵湫不受污”以“不受污”三字,强调了灵湫的纯净与神圣,仿佛它能抵御外界的污染,保持自身的清洁与宁静。接着,“深浅何足计”则表达了对深浅不计的豁达态度,暗示了灵湫的深邃与不可测度,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智慧在于不拘泥于表面的浅显。
“小憩松竹鸣”一句,通过“小憩”二字,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仿佛诗人在此短暂休憩,享受着松竹的轻声细语。而“松竹鸣”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最后,“萧萧山雨至”以“萧萧”形容山雨的声音,既渲染了雨落山间的意境,又增添了诗的韵律美,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灵湫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元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