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二十五首(其五)

秋房灯火静,客睡亦复安。

弭彊力汲汲,涉广心漫漫。

白露下百草,心知岁将阑。

彼微者啼鴂,职使仇蕙兰。

吾非蒿目人,初不与世患。

淫雨作横流,执蠡挹之乾。

我师青牛书,不争忌处先。

既自守吾宝,在辱亦何叹。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天的房间灯火安静,客人也已安然入睡。
收敛急切之心,涉猎广泛的心境变得悠然。
白露降落在百草上,我心中明白一年即将结束。
那些微小的声音,如鴂鸟啼叫,提醒着时光流逝,美好的事物凋零。
我不是忧虑世事的人,起初并未与世间的纷扰有所牵连。
连绵的雨水泛滥成河,但我用瓢舀水,保持平静。
我遵循青牛先生的教诲,不急于争胜,懂得避开嫉妒。
既然我坚守自己的宝贵原则,即使受到羞辱,又何必叹息呢。

注释

秋房:秋天的房间。
弭彊:收敛急切之心。
涉广:涉猎广泛。
阑:结束。
鴂:鴂鸟,春天鸣叫,象征时光流逝。
蒿目:忧虑世事。
执蠡:用瓢舀水。
青牛书:可能指道教典籍《道德经》,传说老子骑青牛出关。
吾宝:自己的原则或珍视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自得的生活状态。开篇“秋房灯火静,客睡亦复安”表达了夜晚室内的宁静与外来客人的安然入睡,营造出一种平和恬静的氛围。“弭彊力汲汲,涉广心漫漫”则是诗人对远方山水的向往之情,表明了诗人胸怀宽广,不受现实束缚。

“白露下百草,心知岁将阑”写出了秋天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彼微者啼鴂,职使仇蕙兰”中,“微者”指的是那些不起眼的小生物,而“仇蕙兰”则是《离骚》中的美好之物,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的清高志趣。

“我非蒿目人,初不与世患”表明了诗人的超然态度,他不是那些只注视脚下的普通人,而是从一开始就不愿意卷入世俗的烦恼。“淫雨作横流,执蠡挹之乾”形象地描绘了一场大雨过后的情景,“执蠡挹之乾”则是指诗人在室内平静无忧。

最后两句“My teacher is the green ox of books, not competing for first place.”表明了诗人学习的态度,不与世俗争名逐利,而是自守自己的宝贵知识。即使遭遇侮辱,也不必叹息,因为内心充满了对知识的珍视。

整首诗流露出一股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和知识宝贵的情怀,是一篇表达个人隐逸情感与学习态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感遇二十五首(其四)

世无英霸器,俚叟诵诗书。

不能静丘民,安用称唐虞。

堂堂赞皇公,龙变谁可拘。

邂逅逢可人,奋身为谋谟。

草书救深州,元翼终就屠。

谁能叱邸吏,奸将立改图。

天方去大和,拔公去其都。

十年奇才论,独智羞群愚。

形式: 古风

感遇二十五首(其三)

士生有轻重,初非他人为。

视身真千钧,所压无不摧。

群偷让弊汉,喘走恐后时。

隆中贤少年,长啸弄锄犁。

白头左将军,敛衽喜得时。

狠石挈紫髯,老瞒受鞭笞。

艰难永安诏,委国忘其儿。

心知龙鸾人,不顾鸱鸦资。

使无三顾重,一饱起相疑。

形式: 古风

感遇二十五首(其二)

毁竹伐梧桐,意欲困凤凰。

彼虽无食息,逸气自高翔。

凤何求于人,人自欲鸣冈。

麾之亦安有,庚子鸮在堂。

昂昂青云士,忍饥而择粮。

使果腹是求,何忧无五浆。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感遇二十五首(其一)

幽居念世务,颇复窥造物。

通为一愦愦,愚智更出没。

漏天呀不补,淫雨方荡潏。

岂独无良苗,稂莠亦飘忽。

惟馀尊中物,三酌便兀兀。

此事颇有凭,时从散幽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