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兴谢病还鹿门雪夜过别赋赠三首(其二)

浚流须有源,植木须有根。

根源未浚植,枝派宁先蕃?

谓胜通夕话,义利分毫间。

至理匪外得,譬犹镜本明。

外尘荡瑕垢,镜体自寂然。

孔训示克己,孟子垂反身。

明明贤圣训,请君勿与谖。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郑伯兴谢病还鹿门雪夜过别赋赠三首(其二)》由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是其对友人郑伯兴归隐鹿门山的深情赠别之作。全诗以“浚流须有源,植木须有根”开篇,寓意深刻,强调根基的重要性,无论是水流还是树木的成长,都需要稳固的源头和根基作为支撑。

接下来,“根源未浚植,枝派宁先蕃?”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根基对于成长的重要性,没有深厚的基础,枝叶如何能茂盛繁衍?“谓胜通夕话,义利分毫间。”则表达了对朋友之间深入交流的珍视,认为在理解与道德、利益之间的细微差别上,长时间的对话是不可或缺的。

“至理匪外得,譬犹镜本明。”将至理比作镜子的本质光明,强调内在的真理无需外求,而是源自内心的光明。“外尘荡瑕垢,镜体自寂然。”通过比喻,说明去除外部的尘埃,内心自然会保持清净,如同镜子在清除污垢后恢复其原有的明亮。

最后,“孔训示克己,孟子垂反身。”引用孔子和孟子的教诲,强调自我约束和反思的重要性。“明明贤圣训,请君勿与谖。”则是对友人的劝勉,希望他能铭记圣贤的教诲,不要忘记自我提升的道路。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深厚的哲理思考,也蕴含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道路的指引,体现了王守仁作为哲学家兼诗人的人文关怀和深邃智慧。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郑伯兴谢病还鹿门雪夜过别赋赠三首(其三)

鹿门在何许,君今鹿门去。

千载庞德公,犹存栖隐处。

洁身匪乱伦,其次乃避地。

世人失其心,顾瞻多外慕。

安宅舍弗居,狂驰惊奔骛。

高言诋独善,文非遂巧智。

琐琐功利儒,宁复知此意。

形式: 古风

门人王嘉秀实夫萧琦子玉告归书此见别意兼寄声辰阳诸贤

王生兼养生,萧生颇慕禅。

迢迢数千里,拜我滁山前。

吾道既匪佛,吾学亦匪仙。

坦然由简易,日用匪深玄。

始闻半疑信,既乃心豁然。

譬彼土中镜,暗暗光内全。

外但去昏翳,精明烛媸妍。

世学如剪綵,妆缀事蔓延。

宛宛具枝叶,生理终无缘。

所以君子学,布种培根原。

萌芽渐舒发,畅茂皆由天。

秋风动归思,共鼓湘江船。

湘中富英彦,往往多及门。

临歧缀斯语,因之寄拳拳。

形式: 古风

滁阳别诸友

滁之水,入江流,江潮日复来滁州。

相思若潮水,来往何时休。空相思,亦何益。

欲慰相思情,不如崇令德。

掘地见泉水,随处无弗得。

何必驱驰为,千里远相即。

君不见尧羹与舜墙,又不见孔与蹠,对面不相识。

逆旅主人多慇勤,出门转盼成路人。

形式: 古风

寄浮峰诗社

晚凉庭院坐新秋,微月初生亦满楼。

千里故人谁命驾?百年多病有孤舟。

风霜草木惊时态,砧杵关河动远愁。

饮水曲肱吾自乐,茆堂今在越溪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