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阳别诸友

滁之水,入江流,江潮日复来滁州。

相思若潮水,来往何时休。空相思,亦何益。

欲慰相思情,不如崇令德。

掘地见泉水,随处无弗得。

何必驱驰为,千里远相即。

君不见尧羹与舜墙,又不见孔与蹠,对面不相识。

逆旅主人多慇勤,出门转盼成路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滁阳别诸友》,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所作。诗中以滁水入江、江潮复至滁州起兴,引出相思之情犹如潮水般涌动,永无休止。诗人借水喻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相思若潮水,来往何时休。”这两句将相思之情比作潮水,既深沉又无尽,形象地描绘了思念的强烈与持久。接下来,“空相思,亦何益。欲慰相思情,不如崇令德。”诗人认为徒然的相思并无实际意义,不如提升个人品德,以美德来慰藉心灵。这种观点体现了儒家的道德修养思想。

“掘地见泉水,随处无弗得。何必驱驰为,千里远相即。”这几句诗以泉水比喻美德,强调美德如同泉水,随处可见,无需远行千里去追求。诗人倡导的是内在的道德修养,而非外在的物质追求。

最后,“君不见尧羹与舜墙,又不见孔与蹠,对面不相识。”这里通过历史典故,指出即使在道德修养上相差甚远的人,也可能因为表面的差异而无法相互理解。诗人借此提醒人们,不应仅凭外表或表面的差异来判断他人,而应深入内心,理解彼此。

“逆旅主人多慇勤,出门转盼成路人。”这句诗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因环境或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即使曾经热情相待的朋友,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渐行渐远,成为陌路之人。这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易变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水、潮、泉水等自然意象,以及历史典故,探讨了相思之情、道德修养、人际关系等主题,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寄浮峰诗社

晚凉庭院坐新秋,微月初生亦满楼。

千里故人谁命驾?百年多病有孤舟。

风霜草木惊时态,砧杵关河动远愁。

饮水曲肱吾自乐,茆堂今在越溪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栖云楼坐雪二首(其一)

绕看庭树玉森森,忽漫阶除已许深。

但得诸生通夕坐,不妨老子半酣吟。

琼花入座能欺酒,冰溜垂檐欲堕针。

却忆征南诸将士,未禁寒夜铁衣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栖云楼坐雪二首(其二)

此日栖云楼上雪,不知天意为谁深。

忽然夜半一言觉,又动人间万古吟。

玉树有花难结果,天机无线可通针。

晓来不觉城头鼓,老懒羲皇睡正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与商贡士二首(其一)

见说浮山麓,深林绕石溪。

何时拂衣去,三十六岩栖。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