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壮年学书剑,他日委泥沙。
事主非无禄,浮生即有涯。
高斋依药饵,绝域改春华。
丧乱丹心破,王臣未一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其四)》。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哀伤与无奈,以及对过去壮志凌云时光的回忆。
"壮年学书剑,"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年轻时期的雄心和抱负,学习文化、锻炼武艺,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报效国家、实现个人理想。
"他日委泥沙。" 时光飞逝,一切壮志豪情最终都化作尘土,这里的“他日”指的是过去的日子,“委泥沙”则是比喻一切努力和抱负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湮没。
"事主非无禄,浮生即有涯。"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感慨。“事主”指的是为君王服务,“非无禄”意味着在为国效力的过程中确实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和物质上的回报。但是“浮生即有涯”则透露出一种对于生命短暂、不可预测的感受,即便是在得意忘形之时,也不能忽视生活中的种种限制与不确定性。
"高斋依药饵,绝域改春华。"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情景。“高斋”指的是诗人的书房或居所,“依药饵”则是说诗人在这个地方以草药为食,这也暗示了一种清贫的生活状态。而“绝域改春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周遭环境变化的感受,即便是在荒凉偏远的地方,春天的景象依然美丽。
"丧乱丹心破,王臣未一家。" 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丧乱”指的是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丹心破”则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是对国家忠诚不渝的心也会受到伤害。而“王臣未一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君臣之间无法形成统一战线的无力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过去与现实的反差,表现出了诗人个人的悲哀,以及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难以实现的深刻感受。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欲陈济世策,已老尚书郎。
未息豺虎斗,空惭鸳鹭行。
时危人事急,风逆羽毛伤。
落日悲江汉,中宵泪满床。
水阔苍梧野,天高白帝秋。
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
大府才能会,诸公德业优。
北归冲雨雪,谁悯敝貂裘。
雾隐平郊树,风含广岸波。
沈沈春色静,惨惨暮寒多。
戍鼓犹长击,林莺遂不歌。
忽思高宴会,朱袖拂云和。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