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寒

雾隐平郊树,风含广岸波。

沈沈春色静,惨惨暮寒多。

戍鼓犹长击,林莺遂不歌。

忽思高宴会,朱袖拂云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的乡村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在暮寒中所感受到的寂寥与孤独。开篇两句“雾隐平郊树,风含广岸波”营造出一幅朦胧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画面,树木被轻薄的晨雾笼罩,河水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涟漪。

“沈沈春色静,惨惨暮寒多”则透露出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以及对夜幕降临后那份难以名状的凉意和寂寞的体验。这里,“沈沈”的重复使用强化了春色渐隐的静谧与深远,而“惨惨”则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寒冷与孤独。

接着,“戍鼓犹长击,林莺遂不歌”一句,则将视线转移到战事的氛围中。边塞上的军营里,连续不断的战鼓声响起,而周遭的小鸟——林莺,因而沉默,不再歌唱。这两者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既映照出战争带来的紧张气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忧虑。

最后,“忽思高宴会,朱袖拂云和”一句,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这冷清寂寞之中突然涌现出的对往昔盛世宴会的怀念。高宴会指的是古代帝王或贵族举行的豪华宴席,而朱袖则是古代女侍从常穿着的红色衣袖,拂云和可能暗示了那时优雅而愉悦的生活场景。这一瞬间的记忆与现实环境形成了强烈对比,使诗人的情感更加复杂。

这首诗通过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构建,展现了一种时间流转中的人生感悟,以及在自然界中体验到的孤独与怀旧。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漫成二首(其一)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渚蒲随地有,村径逐门成。

只作披衣惯,常从漉酒生。

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漫成二首(其二)

江皋已仲春,花下复清晨。

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

读书难字过,对酒满壶频。

近识峨眉老,知予懒是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端午日赐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