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欢.春思

两袖梅风,谢桥边、岸痕犹带残雪。过了匆匆灯市,草根青发。燕子春愁未醒,误几处、芳音辽绝。烟溪上、采绿人归,定应愁沁花骨。

非干厚情易歇。奈燕台句老,难道离别。小径吹衣,曾记故里风物。多少惊心旧事,第一是、侵阶罗袜。如今但、柳发晞春,夜来和露梳月。

形式: 词牌: 万年欢

翻译

漫步在谢桥边,吹拂着落梅的轻风,也吹满双袖。沿岸春寒未褪,犹见残雪痕迹。元宵过后,小草发青芽,春天已经到来。山川间阻,音信难通,只能把一襟幽怨,寄诸燕子,可惜它还未飞回。那远方的情人啊,这时也许在轻烟迷漫的溪水边采摘绿草归来,她一定满怀心事,连花心深处都沁透着她的春愁。
这一切,并不关两人深厚的感情有所改变,而是由于命运的安排。自己纵使有李商隐那样的风流文笔,但在此情此境,也难道出离别苦楚。回首前尘,那幽深的小径,微风吹衣,你,久久地悄立玉阶之下。夜色渐深,清凉的露水侵进罗袜,还在等待我的到来。一切皆成过往,只有那柳树疏疏的长条,依旧纷披在春日和煦的阳光中;晚上,又沾上清凉的露水,在月下来回拂动。

注释

谢桥:即为谢娘桥,泛指站着心爱女子的桥。
灯市:指正月十五的元宵灯市。
绿:是一种刍草的名。
燕台:用唐诗人李商隐事。
柳发:亦指自己稀疏的头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达祖的《万年欢·春思》。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情感。

"两袖梅风,谢桥边、岸痕犹带阴雪" 这几句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冷的春日景象。梅花常被用来比喻高洁的情操,而这里的“两袖梅风”则可能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清高与孤独。桥边的岸痕依然带有阴雪,显示出冬去春来的过渡时节。

"过了匆匆灯市,草根青发" 这里描述的是时间飞逝和生命生长的速度。匆匆灯市可能指的是元宵佳节后日子迅速流逝,而“草根青发”则是春天万物复苏的象征。

接下来的 "燕子春愁未醒,误几处、芳音辽绝"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里那些美好而又容易失去的声音(如燕子的鸣叫声)的怀念。这些声音虽然美妙却也往往是遥远和模糊的。

"烟溪上、采绿人归,定应愁沁花骨" 这些句子描绘了春日里人们在烟雾缭绕的小溪边采集野菜的情景。诗人认为这些采绿的人们内心一定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忧伤。

"非干厚情易歇"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不容易磨灭的深情的珍视。

最后几句 "奈燕台句老,难道离别。小径吹衣,曾记故里风物。多少惊心旧事,第一是、侵阶罗袜。如今但、柳发唏春,夜来和露梳月" 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的回忆,以及面对眼前不断变化的世界时那种无奈的情绪。小径上的风吹拂在衣上,让他想起了故乡的景物。而那些旧事如同侵袭心头的罗袜,令人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最后,柳树发出了唏嘘声,这是春天的象征,而夜晚的露水则让人联想到梳理月光,表达了一种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哀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流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他对于自然界中春天景物的细腻描绘。

收录诗词(114)

史达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163~1220?年。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 字:邦卿
  • 号:梅溪
  • 籍贯:汴(河南开封)

相关古诗词

三姝媚

烟光摇缥瓦,望晴檐多风,柳花如洒。锦瑟横床,想泪痕尘影,凤弦常下。倦出犀帷,频梦见、王孙骄马。讳道相思,偷理绡裙,自惊腰衩。

惆怅南楼遥夜,记翠箔张灯,枕肩歌罢。又入铜驼,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记取崔徽模样,归来暗写。

形式: 词牌: 三姝媚

于飞乐.鸳鸯怨曲

绮翼■■,问谁常借春陂。生愁近渚风微。

紫山深,金殿暖,日暮同归。

白头相守,情虽定、事却难期。

带恨飞来,烟埋秦草,年年枉梦红衣。

旧沙间,香颈冷,合是单栖。

将终怨魂,何年化、连理芳枝。

形式: 词牌: 于飞乐

凤来朝.五日感事

晕粉就妆镜。掩金闺、彩丝未整。

趁无人、学指鸳鸯颈。恨谁踏、藓花径。

一梦蒲香葵冷。堕银瓶、脆绳挂井。扇底并团圆影。

只此是、沈郎病。

形式: 词牌: 凤来朝

双双燕.咏燕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形式: 词牌: 双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