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赵侯澄碧轩

风流公子四难并,更引清漪作小亭。

润及玉阶春涨雨,光浮藻井夜涵星。

捲帘几砚成图画,倚槛须鬟入镜屏。

何日解衣容借榻,卧听螭口泻泠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潇洒公子集四种难能于一身,又建造了一座小亭在清澈的池边。
春雨滋润了玉石台阶,池水上涨,夜晚月光照亮井栏,星星映照其中。
拉开窗帘,砚台仿佛化为画卷,靠着栏杆,佳人秀发映入镜中。
何时能有幸借宿在此,躺听蛟龙口中潺潺流水声。

注释

风流公子:指举止潇洒、才情出众的人。
四难并:四种难得的品质或才能集中于一人。
清漪:清澈的水面波纹。
小亭:小型的亭子。
润及玉阶:雨水滋养了玉石台阶。
春涨雨:春天雨水增多导致池水上涨。
光浮藻井:月光洒在井栏上,反射出光芒。
夜涵星:夜晚井水映照星空。
捲帘:卷起窗帘。
几砚成图画:几案上的砚台仿佛成为一幅画。
倚槛:靠着栏杆。
须鬟:女子的头发。
解衣:脱下衣服。
容借榻:允许借宿。
卧听:躺着聆听。
螭口泻泠泠:蛟龙口中流出的清凉水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秦观所作的《寄题赵侯澄碧轩》,诗人以风流公子为视角,描绘了一幅精致而雅致的画面。首句“风流公子四难并”暗示了主人公的才情出众,难以用寻常事物比拟。接下来,“更引清漪作小亭”描绘了他巧妙地利用清澈的水面建造了一座小亭,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润及玉阶春涨雨”写的是雨水滋润了白玉台阶,春意盎然,生动展现了轩中环境的清新与生机。“光浮藻井夜涵星”则描绘了夜晚月光洒在藻井上,星星倒映其中,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捲帘几砚成图画”进一步描绘了轩内主人的生活情趣,卷起窗帘后的几案仿佛一幅水墨画,充满诗意。“倚槛须鬟入镜屏”则通过写女子的发髻映照在镜屏上,侧面烘托出轩中人物的美丽和生活的高雅。

最后两句“何日解衣容借榻,卧听螭口泻泠泠”表达了词人对能在此处悠闲度日,静听水声的渴望,流露出对赵侯澄碧轩的向往和对主人友情的期待。

整体来看,秦观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澄碧轩的美景和主人的风雅生活,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寄题傅钦之草堂

河阳有洑流,经营太行根。

盛德不终晦,发为清济源。

斯堂济源上,太行正当门。

仰视浮云作,俯窥流水奔。

脩竹带藩篱,百禽鸣朝暾。

相望有盘谷,李愿故居存。

主人国之老,实惟商岩孙。

班行昔供奉,亟进逆耳言。

天子色为动,群公声亦吞。

萧条冰霜际,不改白玉温。

出处士所重,其微难具论。

公勿思草堂,朝廷待公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蓦山溪(其一)端午有怀新淦

去年今日,踪迹留金水。

乘兴挈朋侪,游赏遍、南峰佳致。

崇仙岸左,争看竞龙舟,人汹汹,鼓冬冬,不觉金乌坠。

而今寂寞,独处山林里。

欲去恨无因,奈阻隔、川途百里。

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西江月

白发苏堤老妪,不知生长何年。

相随宝驾共南迁,往事能言旧汴。

前度君王游幸,一时询旧凄然。鱼羹妙制味犹鲜。

双手擎来奉献。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梦伯收文公

昨夜梦故人,心颜少欢趣。

自嗟弃有司,却言归山路。

君王下明诏,群英翕争赴。

焦鹏共挥翮,跛鳖亦骋步。

扰扰天地间,飞鸟不知数。

何意独萧条,命与时相忤。

空复蔽马牛,不为匠人顾。

昔为土中花,行待东风煦。

今为檐下草,远矣沾秋露。

老母鬓成丝,寒妻被无絮。

岁暮多严风,絺绤将焉度。

觉来不复见,抚枕泪如注。

安得万顷波,活此舟中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