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傅钦之草堂

河阳有洑流,经营太行根。

盛德不终晦,发为清济源。

斯堂济源上,太行正当门。

仰视浮云作,俯窥流水奔。

脩竹带藩篱,百禽鸣朝暾。

相望有盘谷,李愿故居存。

主人国之老,实惟商岩孙。

班行昔供奉,亟进逆耳言。

天子色为动,群公声亦吞。

萧条冰霜际,不改白玉温。

出处士所重,其微难具论。

公勿思草堂,朝廷待公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河阳有弯曲的水流,深深扎根在太行山下。
美德不会永远隐藏,它像源头清泉般涌现。
这殿堂位于济水源边,太行山就在眼前。
抬头看浮云飘荡,低头见流水奔腾。
修长的竹林围绕着篱笆,各种鸟儿在朝阳中欢鸣。
遥望可见盘谷,那是李愿昔日的居所。
主人是国家的元老,实际上是商岩的后裔。
他曾位列朝班,敢于直言逆耳之言。
他的直言让天子动容,群臣也沉默倾听。
在那寒冷的季节里,他依然如白玉般温暖。
出仕与隐退被士人看重,但细节难以详述。
您不必挂念草堂,朝廷对您的尊重无需多言。

注释

洑流:弯曲的水流。
经营:深深扎根。
晦:隐藏。
清济源:清澈的源头。
盘谷:地名,李愿故居所在地。
亟进:急切提出。
白玉温:比喻人的品性纯洁温暖。
出处:出仕与隐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所作的《寄题傅钦之草堂》。诗中,诗人描绘了傅钦之草堂位于河阳洑流与太行山之间的清幽环境,强调了其源头的清澈和地理的重要位置。诗人赞美了傅钦之高尚的品德如同清济水源,他的居所充满了自然之美,竹林环绕,鸟语花香,还有盘谷的遗迹和李愿的故居。

接着,诗人提到傅钦之是国家的栋梁,他的祖先曾是商岩的后裔,且他在朝中曾担任要职,敢于直言进谏。尽管在艰难的环境中,他依然保持如冰雪般的高洁品格,这体现了士人的出世入世之道,虽然难以详尽阐述,但他的高尚情操令人敬佩。

最后,诗人劝告傅钦之不必过于怀念草堂的宁静,因为朝廷仍然重视他的地位,给予他崇高的尊重。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对人物品性的赞扬,表达了对傅钦之的敬仰和对其在仕途上的期待。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蓦山溪(其一)端午有怀新淦

去年今日,踪迹留金水。

乘兴挈朋侪,游赏遍、南峰佳致。

崇仙岸左,争看竞龙舟,人汹汹,鼓冬冬,不觉金乌坠。

而今寂寞,独处山林里。

欲去恨无因,奈阻隔、川途百里。

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西江月

白发苏堤老妪,不知生长何年。

相随宝驾共南迁,往事能言旧汴。

前度君王游幸,一时询旧凄然。鱼羹妙制味犹鲜。

双手擎来奉献。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梦伯收文公

昨夜梦故人,心颜少欢趣。

自嗟弃有司,却言归山路。

君王下明诏,群英翕争赴。

焦鹏共挥翮,跛鳖亦骋步。

扰扰天地间,飞鸟不知数。

何意独萧条,命与时相忤。

空复蔽马牛,不为匠人顾。

昔为土中花,行待东风煦。

今为檐下草,远矣沾秋露。

老母鬓成丝,寒妻被无絮。

岁暮多严风,絺绤将焉度。

觉来不复见,抚枕泪如注。

安得万顷波,活此舟中鲋。

形式: 古风

清夜

子夜天无云,稀星耿顽碧。

茫茫行役者,对此焉不息。

胡为蜗角端,相与竞寻尺。

劝君归去来,飞空鸟无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