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碧玲珑馆女儿居。脸红芙。鬓鸦雏。

别又三年,诗格似唐初。

自写明河篇一纸,学织女,寄黄姑。

青鸾信息几曾疏。赠明珠。报琼琚。

君问簪花,小字倩谁书。

向道是侬刚不信,宁更有,女相如。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居住在碧玲珑馆的女子,她有着芙蓉般的脸颊和乌黑如鸦羽的鬓发,显得青春娇嫩。三年分别后,她的诗词风格仿佛回到了唐朝初年,清新脱俗。她模仿织女,写下深情之作寄给心上人,表达思念之情。

词中提到的"青鸾"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传递信息,表明他们之间的通信并未间断。女子赠送明珠以表心意,回应对方的珍贵馈赠,询问簪花之事时,小字书写显得尤为亲密。她自信地表示,即使有人质疑,她也不信会有像卓文君那样的才情女子出现,表达了对彼此感情的坚定。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的才情与情感世界,以及与爱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充满了古典诗词的韵味。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城子(其一)

满衣风露两眉秋。板桥头。小兰舟。

朵朵绯霞,叶叶翠云流。

蓦见吴娃红粉面,比花俊,替花羞。

菱歌声绕十三楼。劝侬休。要侬留。

从古采莲,故事起苏州。

七二鸳鸯花底睡,浑不带,一分愁。

形式:

江城子(其二)

明眸剪水一泓秋。蓦回头。促移舟。

窄窄杏红,衫子自风流。

荡入荷花深处去,怕人见,见人羞。

泊舟夜傍酒家楼。倦还休。去还留。

趁逐秦淮,一水到真州。

江北江南花不断,何处有,别离愁。

形式:

江城子(其三)

芙蓉江上一篷秋。趁潮头。转莲舟。

谁引钱塘,水入里湖流。

教唱沈郎新乐府,才上口,恰含羞。

越娃居处水明楼。雨中休。月中留。

夺得吴宫,西子付杭州。

说到西湖花色好,吴苑女,一时愁。

形式:

江城子(其四)

盈盈红粉露房秋。转船头。避来舟。

约略年初,十五最风流。

摘得荷花低障面,才强笑,又佯羞。

江南临水尽朱楼。欲归休。此间留。

笑指岳莲,十丈是吾州。

欲引江船来入渭,云树隔,使人愁。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