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的《伍中丞拟归田索题》。诗中以伍公(伍子胥)为引子,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首联“伍公江海思,鱼鸟久相安”,开篇即以伍子胥的故事入题,将他与江海、鱼鸟联系起来,寓意着伍子胥在流放后,与自然和谐共处,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状态。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伍子胥的隐居生活与自由自在的鱼鸟相比,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
颔联“拟逐鸱夷去,翻怜铁豸冠”,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表示自己也想效仿伍子胥,离开官场,过上隐居的生活,但又不禁怀念起官场中的权力与地位,这既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官场的无奈与留恋。
颈联“萝云药圃细,竹月锦堂寒”,描绘了一幅隐居生活的画面。诗人想象自己在山间云雾缭绕的药圃中细心照料草药,在竹林月光下的精致厅堂中感受清寒。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远离尘嚣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尾联“矍铄风尘里,忧时且㨿鞍”,则从反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反思。在风尘仆仆的官场中,诗人忧虑时局,虽然内心渴望归隐,但在现实面前却不得不继续前行。这一联既有对官场的不满,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伍子胥故事的引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反思和内心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