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碧落洞

神仙谁道杳难穷,老俗相传住此宫。

山裂旧分三岛洞,羽飞曾驭九天风。

玉为双阙无尘到,云作丹梯有路通。

谁问稚川何处在,俨然金灶列壶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神仙们传说难以穷尽,老一辈都说他们居住在这座宫殿。
古老的山峦裂开,露出三个岛屿般的洞穴,羽翼飘飞的人曾驾驭过九天之风。
玉质的宫殿双阙洁净无尘,云雾缭绕的阶梯像是通往仙境的通道。
谁还会问稚川在哪里?它就在那里,金光闪闪的炉灶排列在仙境之中。

注释

杳:深远,难以寻觅。
宫:宫殿,这里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三岛洞:神话中的仙岛。
九天风:极言天空之高,象征神仙的力量。
双阙:宫殿的门楼。
丹梯:形容云梯如丹霞般美丽,通往仙境。
稚川:可能指神话中的仙人或圣地。
金灶:指炼丹的炉灶,象征仙界。
壶中:出自‘壶中天地’,形容仙境如梦幻般独立于世。

鉴赏

这首诗名为《留题碧落洞》,是宋代诗人连希元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处神仙居所——碧落洞的神秘景象。首句“神仙谁道杳难穷”表达了对仙境遥不可及的向往和惊叹,暗示碧落洞深藏不露,难以寻觅。次句“老俗相传住此宫”则引入了民间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

接下来的两句“山裂旧分三岛洞,羽飞曾驭九天风”,通过想象中的山裂成三岛和仙人驾驭风的场景,进一步描绘了碧落洞的壮丽与超凡。诗人运用“玉为双阙”和“云作丹梯”的意象,展现出洞府的神圣与通天之路的奇幻。

最后两句“谁问稚川何处在,俨然金灶列壶中”,稚川可能是碧落洞的代称,诗人以疑问的方式表达出对碧落洞究竟在何处的好奇,而“金灶列壶中”则形象地描绘了洞内可能存在的仙家炼丹设施,给人留下无限遐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神话色彩,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神仙文化的独特理解和赞美。

收录诗词(2)

连希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建羊侯祠和王原叔句

大江西来绕重城,犹如丛花疋练萦。

左山右阜若开避,曾是岘首当头横。

江湍冲山山不动,滔滔雪浪东南倾。

聩然巨势压汉境,万楚不得专雄名。

四时美景千百状,登临可以摅襟灵。

近麓挼蓝秋水绿,幽岩团缬春葩明。

寒林萧疏四面合,夏木延袤长川青。

危巅碑垫龟螭蛰,阴崖桧老蛟龙形。

俯瞰洲岛相向背,风恬江面罗纹生。

渔舠数百集其下,瞥然来往一叶轻。

波底峥嵘沈翠影,槎头凫雁敛霜翎。

天然佳致信可尚,直是丹青写不成。

叔子当年乐山水,每来置酒空垆罂。

贤达胜士共爱此,谓此风景魁南荆。

荆人被化思不已,立祠山椒共祭牲。

尔来绵亘几千载,瓦飞栋挠谁经营。

守臣罕肯著脚到,遂至完固属兼并。

非惮鸠工缮完葺,诚知仁政难继声。

帝眷襄阳曰重镇,宜从馆阁择名卿。

明公之来百城悦,壶浆竹马相欢迎。

政成公休屡登览,山前车骑长晶荧。

傃空寓目看不足,诗豪佚发输精诚。

乃敕寮属复祠宇,仍从岭上新虚亭。

岁时游憩备言咏,荆人爱之犹钜平。

羊公之政公之化,异时一致当同评。

两贤继美何以况,山之永兮水之清。

形式: 古风

题莞尔堂

人心深百川,世路险九折。

牛刀岂非宜,能巧不如拙。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屑]韵

题琴堂

堂下肃且清,琴声淡而古。

学道则爱人,岂独闻其语。

形式: 五言绝句

失调名

朦胧月影,黯淡花阴,独立等多时。

只恐冤家误约,又怕他、侧近人知。

千回作念,万般思忆,心下暗猜疑。

蓦地偷来厮见,抱著郎、语颤声低。

轻移莲步,暗褪罗裳,携手过廊西。

已是更阑人静,粉郎恣意怜伊。

霎时云雨,半晌欢娱,依旧两分飞。

去也回眸告道,待等奴、兜上鞋儿。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