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卢俨员外秋衣词

寄远空以心,心诚亦难知。

箧中有秋帛,裁作远客衣。

缝制虽女功,尺度手自持。

容貌常目中,长短不复疑。

斜缝密且坚,游客多尘缁。

意欲都无言,浣濯耐岁时。

殷勤托行人,传语慎勿遗。

别来年已老,亦闻鬓成丝。

纵然更相逢,握手唯是悲。

所寄莫复弃,愿见长相思。

形式: 古风

翻译

将思念寄托给远方,即便真心也难以传达。
箱子里存着秋天的布料,我裁剪它为远行的你做衣裳。
虽然缝制是女子的活计,但尺寸我亲自把握。
你的模样常在我眼中,长短尺寸不再有疑问。
斜着缝得紧密又结实,因游客在外多沾染风尘。
本想一切都无需多言,只希望衣物能经得起时间的洗涤。
恳切地托付给过路的人,传递话语切莫忘记。
自分别后年华已逝,听说彼此都已鬓发如丝。
即使再次相逢,相见也只是握手中带着悲伤。
所寄的衣服不要丢弃,愿它见证我们长久的思念。

注释

寄远空以心:将心意寄托给远方。
心诚亦难知:真诚的心意也很难让对方知道。
箧中:箱子中。
秋帛:秋季的布料,这里指质地适合秋季的布。
裁作:裁剪制作。
远客衣:给远行之人做的衣服。
女功:女性擅长的缝纫工作。
尺度手自持:自己亲手掌握尺寸。
容貌:外貌,这里指心中记得的对方样貌。
长短不复疑:对衣服的大小没有疑问,因为心中有数。
斜缝:斜向的缝合,增加牢固度。
游客多尘缁:旅行的人容易沾上尘土,缁指黑色,这里形容脏污。
意欲都无言:心里想说的话无需多说。
浣濯耐岁时:希望衣物能经受住洗涤和时间的考验。
殷勤:恳切热心。
传语慎勿遗:传递信息时要小心不要遗漏。
别来:自从离别之后。
年已老:年岁已大,比喻时光流逝。
鬓成丝:两鬓斑白,形容年老。
纵然:即使。
握手唯是悲:见面时只能通过握手表达悲伤。
所寄:所寄托的衣服。
愿见长相思:希望能以此寄托长久的思念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于鹄的《寄卢俨员外秋衣》,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关怀。诗人将自己的心意寄托在一件秋季的衣物上,通过精心裁制这件衣物来传递自己的情感。

"箧中有秋帛,裁作远客衣"两句,描绘了诗人为远方亲人准备了一块秋天穿着的布料,并将其裁剪成一件衣服。这里的“箧”是古代用来盛放衣物的盒子,“秋帛”则是指用于秋季的丝织品。这两句展示了诗人的细心和对亲人生活的关照。

"缝制虽女功,尺度手自持。容貌常目中,长短不复疑"四句,表明了诗人自己亲手缝制这件衣服,并且在缝制过程中始终记得亲人的身形和面貌。这不仅显示了诗人的手艺,更体现了一种对亲情的深刻理解。

"斜缝密且坚,游客多尘缁。意欲都无言,浣濯耐岁时"四句,写出了衣服缝制得既紧密又坚固,以适应远行旅人的需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深沉默默之感。

"殷勤托行人,传语慎勿遗。别来年已老,亦闻鬓成丝"四句,则是诗人通过给远方亲人的信件中表达了自己的关切和不舍,以及对时光流逝和衰老的感慨。

最后两句"纵然更相逢,握手唯是悲。所寄莫复弃,愿见长相思"则表达了一种即使将来有机会重逢,也只剩下悲伤的情怀,以及希望亲人珍惜这份情谊,并且能够长久地保持对彼此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特有的婉约与含蓄,是一篇表达思念之情的佳作。

收录诗词(70)

于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相关古诗词

悼孩子

年长始一男,心亦颇自娱。

生来岁未周,奄然却归无。

裸送不以衣,瘗埋于中衢。

乳母抱出门,所生亦随呼。

婴孩无哭仪,礼经不可踰。

亲戚相问时,抑悲空叹吁。

襁褓在旧床,每见立踟蹰。

静思益伤情,畏老为独夫。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

形式: 押[尤]韵

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作二首(其一)

楼因藩邸号,川势似依楼。

显敞含清暑,岚光入素秋。

山宜姑射貌,江泛李膺舟。

郢曲思朋执,轻纱画胜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作二首(其二)

极目郡城楼,浮云拂槛愁。

政成多暇日,诗思动先秋。

远霁千岩雪,随波一叶舟。

昔曾窥粉绘,今愿许陪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