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孩子

年长始一男,心亦颇自娱。

生来岁未周,奄然却归无。

裸送不以衣,瘗埋于中衢。

乳母抱出门,所生亦随呼。

婴孩无哭仪,礼经不可踰。

亲戚相问时,抑悲空叹吁。

襁褓在旧床,每见立踟蹰。

静思益伤情,畏老为独夫。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翻译

年长后才得一子,心中自然颇为自得欢乐。
孩子出生未满一年,忽然间就离世了。
赤裸着送去没有穿上衣服,埋葬在大路中间。
乳母抱着他出门,他的母亲也跟着呼唤。
婴儿没有规定的哀悼仪式,礼法上不允许过度悲伤。
亲戚们询问时,只能压抑悲哀,空自叹息。
看到婴儿的襁褓还在旧床上,每次见到都不禁驻足。
静静思考更加伤感,害怕老去成为孤独的人。

注释

年长:年纪大了。
始:才。
一男:第一个儿子。
心:内心。
自娱:自我娱乐,感到高兴。
来岁:下一年,这里指未满一年。
周:满。
奄然:忽然,突然。
归无:去世,离开人世。
裸送:赤身送葬。
不以衣:没有穿上衣服。
瘗埋:埋葬。
中衢:道路中央。
乳母:保姆,喂奶的仆人。
抱出:抱着出去。
所生:孩子的母亲。
随呼:跟着呼唤,哭泣。
婴孩:婴儿。
哭仪:哀悼的仪式。
礼经:礼法,礼仪的经典。
不可踰:不能超越,不符合规定。
亲戚:家族成员,亲属。
相问:互相询问。
抑悲:抑制悲伤。
叹吁:叹息。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褥。
旧床:原来的婴儿床。
踟蹰:徘徊,停留不前。
静思:静静地思考。
益:更加。
伤情:伤心,伤感。
畏老:害怕变老。
独夫:孤独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男子在失去亲生儿子后的哀伤情感。开篇“年长始一男,心亦颇自娱”表明年轻父亲对新生的儿子的喜悦,但紧接着的“生来岁未周,奄然却归无”揭示了孩子早逝的事实,给人以沉痛的打击。诗中的“裸送不以衣,瘗埋于中衢”形象地描绘出当时的贫困与悲凉,儿子的遗体甚至无法得到妥善的安葬,只能匆忙埋在街道之下。

乳母抱出门,所生亦随呼”表现了孩子的无辜和生灵的脆弱。婴孩尚未有哭泣的仪态,便已经离开人世,这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短暂和悲凉。而“礼经不可踰”则是对传统礼仪之重视与遵守的强调,即便是在极度哀伤中,也无法违背古代对于丧事的礼节。

亲戚之间相互安慰时,父亲的心情仍旧是抑制不住的悲痛,只能空自叹息。最后,“襁褓在旧床,每见立踟蹰”和“静思益伤情,畏老为独夫”则表达了父亲对孩子生前使用过的物品仍存留着痕迹,每每看到便不禁心生悲痛,对于自己将来成为孤独的老人更是充满了恐惧。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鲜明的事实叙述,展现了父亲对失去孩子深切的哀伤之情,以及面对生命无常时的无力与悲凉。

收录诗词(70)

于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相关古诗词

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

形式: 押[尤]韵

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作二首(其一)

楼因藩邸号,川势似依楼。

显敞含清暑,岚光入素秋。

山宜姑射貌,江泛李膺舟。

郢曲思朋执,轻纱画胜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作二首(其二)

极目郡城楼,浮云拂槛愁。

政成多暇日,诗思动先秋。

远霁千岩雪,随波一叶舟。

昔曾窥粉绘,今愿许陪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

萧条历山下,水木无氛滓。

王门结长裾,岩扃怡暮齿。

昔贤枕高躅,今彦仰知止。

依依瞩烟霞,眷眷返墟里。

湛生久已没,丘也亦同耻。

立言咸不朽,何必在青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