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柳色尚沈沈,风吹秋更深。
山河空远道,乡国自鸣砧。
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
长城哭崩后,寂绝至如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世界。开篇“柳色尚沈沈,风吹秋更深”写出了秋天的柳树依旧郁郁葱葱,而风一吹过,更增添了秋意的浓重,让人感到一种萧瑟的感觉。
紧接着,“山河空远道,乡国自鸣砧”,这里的“山河空远道”表达了一种遥远而深邃的情感,而“乡国自鸣砧”则是说家乡在心中回荡的钟声,让人感到一种对故土的无限思念。
第三句“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指出虽然每个小巷都有明亮的月光,但人们却没有远行的心志,或许是在表达自己对远方的向往与现实中的束缚。
最后,“长城哭崩后,寂绝至如今”,诗人提到了长城,这一历史象征性的建筑在这里成为了时光流逝、英雄辈出又落寞的见证。长城之“哭”是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感慨,而“崩后”则揭示了时间无情的侵蚀,留下的是空旷与沉默。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内心对于远方的渴望与现实中的矛盾。语言简洁而蕴含丰富的情感,是一首充满深意的秋思之作。
不详
一作太朴。【《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三年剪拂感知音,哭向青山永夜心。
竹在晓烟孤凤去,剑荒秋水一龙沈。
新坟日落松声小,旧色春残草色深。
不及此时亲执绋,石门遥想泪沾襟。
系马向山立,一杯聊奠君。
野烟孤客路,寒草故人坟。
琴韵归流水,诗情寄白云。
日斜休哭后,松韵不堪闻。
东南一境清心目,有此千峰插翠微。
人在下方冲月上,鹤从高处破烟飞。
岩深水落寒侵骨,门静花开色照衣。
欲识蓬莱今便是,更于何处学忘机。
野寺度残夏,空房欲暮时。
夜听猿不睡,秋思客先知。
竹迥烟生薄,山高月上迟。
又登尘路去,难与老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