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雨极多而吾乡水无储蓄四月中泄钱湖以种稻数日又竭有感而作(其三)

澄湖旧足三河注,嘉泽谁将片石磨。

忆昔置田驱积菶,于今抟土阏洪波。

饥金穰木原难料,堰废堤荒可奈何。

夜向重霄觇月晕,神膏那得骤滂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全祖望的诗《今年春雨极多而吾乡水无储蓄四月中泄钱湖以种稻数日又竭有感而作(其三)》描绘了江南地区春季雨水丰沛但水利设施不足的情况。首句“澄湖旧足三河注”暗示了往昔湖泊水量充足,河流注入;“嘉泽谁将片石磨”则以疑问形式表达了对如今水资源管理的反思,暗指昔日的水利工程已不再精细维护。

“忆昔置田驱积菶”回忆过去人们通过水利设施储存水源,保障农田灌溉;“于今抟土阏洪波”则对比现今,土地无法有效拦截洪水,反映出水利失修的问题。“饥金穰木原难料”进一步强调了干旱和洪涝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堰废堤荒可奈何”直接表达了对废弃堤坝和荒芜景象的无奈,揭示出水利设施荒废带来的严重后果。“夜向重霄觇月晕”借夜晚观测天象,暗示对天气变化的关注,而“神膏那得骤滂沱”则感慨自然恩赐的雨水不能及时而充足地降临。

整首诗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家乡水利问题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深切呼唤。

收录诗词(798)

全祖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字:绍衣
  • 号:谢山
  •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 生卒年:1705-1755

相关古诗词

夜与谷林坐天目山房看月谈及倪文正公筑露台以种竹及以徽墨涂壁各林欣然思效之率尔有作

衣云阁外万竿竹,绝地累土高十寻。

尚书于此著《儿易》,黄芽竞茁苍精吟。

梦吞三爻美东箭,老人犹自有童心。

童心太古玄又玄,黝墨馀波四壁淋。

坐教三天都中贤太守,兼车十笏贡南金。

歙溪石液愁竭泽,黄山松鬣嗟焚林。

方程夜共山鬼泣,风篁飒飒为之传哀音。

通人好事成奇癖,而今但有荒邱岑。

竹耶墨耶双消沉,我过始宁泪满襟。

昨宵山房看新月,庖羲一丸正在参。

危坡绝顶更如砥,古墙八面都成阴。

龙飞凤舞远峰至,苍茫茸薄传寒砧。

酒阑为话平泉旧,主人不觉怀古深。

顿拟高置此君座,空中卧听磨戛球琅琳。

研田残膏足挹注,黑云垂天清不淫。

更须我撰火招词,追招尚书听素琴。

祗忧天目天光遮不见,老蟾漆黑空萧森。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重三日偶然作

东风靳放青,宿草不可踏。

苍龙为之怒,连朝呼折荚。

夜闻万蛰虫,蠕蠕更霅霅。

所忧玉兰花,魂散难为摄。

江干士女殷,索莫阻步屧。

苔痕上绿阶,墨云染白帢。

天方启闰馀,客无怨沾湿。

且待含桃登,重理永和帖。

形式: 古风

南皋见予甬上耆旧集中所录钱侍御帝里篇而叹赏不置即和其作

琅琦江上无寸土,重趼归来泪如雨。

侧身且作芦中行,冥飞频为弋者惊。

头颅出自鲛人室,剩馀一丝不我绝。

莫道我身鸿毛轻,雄虹光照枯燐青。

扬雄符命那可读,高庙闻之鬼夜哭。

不见茂陵秋芒芒,夜闻马嘶何处望。

嗟哉我家故栗里,回首徒伤急景驶。

袖中尚有一卷书,我兄幕府之留馀。

十年以来长钳口,明夷于股更于肘。

祗应投之九天门,天门詄荡白日昏。

与人家国良多事,一梦栩栩还起起。

是谁读之叩钵催,染豪重吹九死灰。

谢翱方凤良俊物,呕出当年朱鸟血。

形式: 古风

碣石行

孑遗孤臣头雪白,不死东宁死碣石。

吾戴吾头吾知免,一枝幸藉将军力。

冥鸿何处觅安宅,老罴帐中堪避弋。

䲭鸮不敢加弹射,几社故人最生色。

夏公感叹何公喜,更有陈公同太息。

相与惊魂且动魄,谓斯人者从何来,古心所照天地碧。

碣石风雷生画戟,谁知中有柳车客。

海王为之司眠食,朝看扬潮夕重汐。

在昔韩王亦无辈,竟卖钟离足长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