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击柱论功不忍看,筑坛刑马誓河山。
当年绛灌知何似,只在春秋鲁卫间。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古战场上的壮烈景象。"击柱论功不忍看",表现的是战争胜利后的检阅军功,但这种血腥的成果是如此残酷,让人难以直视。而"筑坛刑马誓河山"则描绘了古代将领在战前筑坛杀马盟誓的宏大场面,通过对自然山河的盟誓来表达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接着,诗人提及"当年绛灌知何似",这里的“绛灌”指的是古代著名的战事,其具体情况已经难以详考,但诗人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发读者对历史深处的想象和联想。最后一句"只在春秋鲁卫间"则将时间定格在了春秋时期的鲁国与卫国之间,这段时光充满了战争与变革,是中华民族英雄辈出的时代。
整首诗通过对古战场景象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点拨,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不详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鄂渚分云树,春城带雨长。
惜哉形胜地,河岳空金汤。
子负经济才,郁陶抱长策。
安得万里风,南图回羽翮。
秋风吹日上禅关,路入松花第一弯。
只愿四时烟雾少,满城楼阁见青山。
梅花枕上听司晨,起绾金章候拜亲。
喜对慈颜看铺鬓,发虽疏脱未如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