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讲退时时学苦吟,人间声利已无心。
水边占得清闲景,雨霁遥峰夜月深。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圆所作的《自遣三首(其二)》。诗人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讲退时时学苦吟",表达了他在退居讲堂后的闲暇时光里,专注于诗歌创作,享受苦中作乐的学习过程。"人间声利已无心",流露出他对名利的淡泊,表明他已经看破红尘,不再为世间的纷扰所动。
"水边占得清闲景",诗人选择在水边静观自然,享受那份清幽与宁静,将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之中,寻求心灵的净化。"雨霁遥峰夜月深",描绘了雨后初晴,远处山峰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清晰,夜晚的寂静和深远,更显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清闲生活的禅意,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体现了宋代理学与禅宗融合的审美情趣。
不详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古屋苔荒疾乍瘳,前村林木觉先秋。
野塘日暮支筇立,云自无依水自流。
嗷嗷旅雁满寒塘,闲坐归舟带夕阳。
一一似能遵礼教,等闲惊起便成行。
清带月华涵竹户,冷澄秋色照禅衣。
滔滔润物知多少,极目寒波瀁落晖。
属兴纵横乍可惊,翻疑风俗妄传声。
如今至究在何处,不出为人平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