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冢行

郊外日暖春溶溶,十里不断人相从。

填填车马上坟去,踏尽青草行人踪。

松柏影重楸叶开,一区冢舍全家来。

展看酹酒聚头哭,哭尽更把松楸栽。

隔溪青冢高巍巍,塼片露出空馀碑。

子孙因官往南北,温暖时节无人知。

虚有官阶又无食,旧日松楸已荆棘。

不及寻常百姓家,泉中却得儿孙力。

休休休,有子莫愿为公侯,有孙莫令从官游。

每到年年寒食节,尚有一杯羹,来到坟上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青冢行》描绘了清明时节人们前往墓地祭扫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死的深刻思考。

诗中以“郊外日暖春溶溶”开篇,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郊外景象,为后文的祭扫活动营造了温馨而庄重的氛围。接着,“填填车马上坟去,踏尽青草行人踪”,生动展现了人们纷纷前往墓地祭拜的场景,车马喧嚣,青草被踩踏出痕迹,体现了人们对逝者的深深怀念。

“松柏影重楸叶开,一区冢舍全家来”,通过描写墓地周围的自然景观和祭扫的家庭成员,进一步渲染了祭扫的肃穆与亲情的温暖。展看酹酒聚头哭,哭尽更把松楸栽”,这一细节描绘了祭扫者们在墓前洒酒祭奠、痛哭流涕的场景,以及他们之后亲手栽种松树和楸树,寄托对逝者的哀思和希望,表现了中国人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生命的尊重。

“隔溪青冢高巍巍,塼片露出空馀碑”,通过对比普通墓地与显赫墓地的不同,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以及对那些虽有官阶却生活困苦的官员后代的同情。最后,“虚有官阶又无食,旧日松楸已荆棘。不及寻常百姓家,泉中却得儿孙力”,强调了物质财富与精神传承之间的价值差异,鼓励人们珍惜平凡生活,重视家庭亲情。

“休休休,有子莫愿为公侯,有孙莫令从官游。每到年年寒食节,尚有一杯羹,来到坟上头。”诗人以恳切的语气告诫世人,不必追求权贵地位,应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每年寒食节时,一杯羹便足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这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当下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描绘清明祭扫的场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族、亲情和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收录诗词(274)

冯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邻家妇

邻家妇,一贫复一富。

舅姑爱憎苦不常,憎贫爱富多心肠。

富妇初嫁时,身上晔晔生辉光。

舅姑好财不好义,妇道无复较短长。

不如贫妇巧且勤,巧能养家勤养亲。

君不见古来烈女传,往往多是贫中人。

邻家妇,一为乌,一为鸮,贫妇慈孝富妇骄。

形式: 古风

侠少行

山东自古多才雄,辍耕陇上羞为农。

乡兵名在万选中,一日声价闻天聪。

十石弩力三石弓,殿前野战如飘风。

白锦战袍腰勒红,诏容走马出阊阖,都人仰看如飞鸿。

归来意气人谁及,道逢刺史犹长揖。

邯郸白日袖剑行,振武青楼乘醉入。

传闻留后收兰州,姓名御笔亲点抽。

府金百镒轻一掷,且向塞外随遨游。

自此锄犁变任侠,夜事椎埋昼驰猎。

有田无人耕,有子不养家,田间父老长咨嗟。

形式: 古风

采樵行

朝霞朦胧入林坞,零星背篝腰破斧。

田家无田有门户,不免将身犯豺虎。

禽惊鹿寒木丁丁,一篝数枝千万声。

严风裂肤催出日,入涧饮水饥肠鸣。

缝无尺布舂无粟,菜根扫叶燃难熟。

留柴趁市将输官,一钱不救长饥寒。

年年采樵樵渐少,官家苗役无时了。

形式: 古风

路傍柏

路傍有柏千尺高,数夫连臂环周遭。

十里烟云护苍翠,一天风雨寒萧骚。

纵横万蛇入土斗,扶摇千骑盘空走。

岂能霜雪岁寒知,自有江山神物守。

五月炎光烧草木,柏影重重似华屋。

往还不择贵与贱,借与清凉解炎酷。

本来无情柏与人,偶然相值如相亲。

贵侯馀资万钟禄,不到流离亲骨肉。

前时仗节徒东归,观望风彩争奔驰。

族中俛首弹指意,安用富贵摩天为。

谁人试从贵侯道,莫从此路争荣耀,恐为路傍柏轻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