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声教万馀里,文明四十春。
茂勋留信史,盛德满生民。
共适禽鱼乐,安知橐籥仁。
百年龙驭远,空复仰威神。
这是一首颂扬仁宗皇帝功德的诗句,充满了对皇帝品德和治世才能的赞美。从“声教万馀里,文明四十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仁宗皇帝的教化之声远播万里,无不被其文明所笼罩,这里的“四十春”暗示了仁宗皇帝长久而稳定的统治。接着,“茂勋留信史,盛德满生民”表达了对仁宗皇帝丰富功绩和美好品德的高度评价,认为这些都是流传于史书并惠泽百姓的。
“共适禽鱼乐,安知橐籥仁”一句,则描绘了一种太平盛世的景象,其中“禽鱼”指的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牲畜和水产,常用来比喻民生丰富;“橐籥”则是古代用于装饰或储藏珍宝的器物,这里借以形容仁宗皇帝的恩泽深远而广泛。整句意在表达仁宗皇帝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享受着他的仁政。
最后,“百年龙驭远,空复仰威神”则是对仁宗皇帝不仅生前功德显著,而且死后亦被人们怀念和崇敬的描述。这里“龙驭”通常与皇权相联系,表明皇帝如龙一般强大而又遥不可及;“空复仰威神”则表达了即使过去百年,但仁宗皇帝的威仪仍旧令人仰望。
整首诗通过对仁宗皇帝治世成就和美好品德的高度赞扬,展现了一幅理想化的盛世图景。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耀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双干标枯腹,青青凡几霜。
龙腾双角直,鲸喷两须长。
但欲寻支遁,安能问辟疆。
屡来非别意,未与此君忘。
四纪袆衣盛,两朝长乐尊。
九州贡甘旨,万乘问晨昏。
明辟归元子,嘉谋赉孝孙。
群生资后土,难答化光恩。
麟阁承家庆,轩星应德晖。
帝猷阴有补,嫔则动无违。
遽就苍梧野,空馀大练衣。
只应彤管在,万古播鸿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