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双干标枯腹,青青凡几霜。
龙腾双角直,鲸喷两须长。
但欲寻支遁,安能问辟疆。
屡来非别意,未与此君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枯枝与竹子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独特的情怀。"双干标枯腹,青青凡几霜"中的“双干”指的是两根干枯的枝条,它们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坚硬,而“枯腹”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枝条内部已经空洞的状态。"青青凡几霜"中的“青青”形容竹子的颜色,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同时“凡几霜”则暗示了秋天的来临和时间的流逝。
接下来的"龙腾双角直,鲸喷两须长"中,“龙腾”与“鲸喷”都是形容竹子在风中的姿态,给人以力量感和生动感。这里的“双角直”指的是竹枝挺拔如同龙角,而“两须长”则是指竹叶随风摇曳。
"但欲寻支遁,安能问辟疆"一句,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寻支遁"意味着诗人希望找到一个可以隐藏自己、远离世俗纷扰的地方,而“安能问辟疆”则是在询问这样一个地方是否真的存在。
最后两句"屡来非别意,未与此君忘"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个人的思念。"屡来"意味着反复而至的记忆,而“非别意”则说明这些回忆并非偶然,"未与此君忘"则是诗人对这份情感的坚持和不忘。
通过整个诗篇,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还有对于某段记忆和情感的珍视。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四纪袆衣盛,两朝长乐尊。
九州贡甘旨,万乘问晨昏。
明辟归元子,嘉谋赉孝孙。
群生资后土,难答化光恩。
麟阁承家庆,轩星应德晖。
帝猷阴有补,嫔则动无违。
遽就苍梧野,空馀大练衣。
只应彤管在,万古播鸿徽。
畴昔两垂髫,知音结久要。
何言半涂别,不待岁寒彫。
幸有才名在,非随气运消。
英灵犹彷佛,宿草已萧萧。
夏屋封何处,山田有卧牛。
蟠根走伊水,回首负嵩丘。
忠孝家风备,哀荣礼秩优。
龙鸾舞宸翰,万古照松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