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朐路

棠梨叶战风骚骚,纸钱窸窣鸣空郊。

背人独鸟归寒巢,予亦投村指横桥。

茅檐霜月照征袍,夜冷不寐闻狐嘷。

悼我为生良已劳,两手如龟髀肉消。

青楼公子烧兰膏,雪压屋倒饮方豪,睡觉三竿红日高。

形式: 古风

翻译

棠梨树叶在风中摇曳,纸钱微响回荡在空旷的郊野。
独自的鸟儿背对着人飞回寒冷的巢穴,我也指向村庄,指着那横跨的桥。
茅草屋顶下,霜月映照着我的征衣,夜晚寒冷,听到狐狸的哀嚎。
感叹我一生辛劳,双手瘦得像龟壳,大腿上的肉都消瘦了。
富贵人家的公子点燃兰膏,雪花压塌房屋,他却豪饮不止,直到醒来时,太阳已经升到三竿高了。

注释

战:形容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纸钱:祭祀用的纸币,象征亡者的灵魂。
寒巢:寒冷的鸟巢,比喻孤独的归宿。
征袍:出征或远行时穿的衣物。
狐嘷:狐狸的叫声,象征凄凉的夜晚。
龟髀:比喻人的瘦骨嶙峋的手臂。
兰膏:珍贵的香油,象征贵族的生活。
三竿红日:形容太阳升起很高,时间已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乡村景象,以凄清、孤寂的氛围为主。首句“棠梨叶战风骚骚”,通过“战风”和“骚骚”的拟人手法,生动展现了棠梨叶在秋风中摇曳的动态画面,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和生活的艰辛。纸钱燃烧的声音“窸窣鸣空郊”,增添了哀思与凄凉。

接下来,诗人借“背人独鸟归寒巢”表达孤独无依的情感,自己也投宿于村边的横桥,茅檐下的霜月映照着他的征袍,渲染出夜晚的寒冷和寂静。“夜冷不寐闻狐嘷”进一步强化了孤寂和悲凉,狐狸的哀号声更添了几分凄厉。

诗人感慨自身劳碌,“悼我为生良已劳”,两手瘦骨嶙峋,形容憔悴。对比之下,青楼公子却过着奢华的生活,烧兰膏、豪饮,直到雪压屋倒,醒来时已是红日高照。这种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境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辛酸和世态炎凉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夏夜雨意

凝云遮汉月不舒,微电时照东南隅。

风条不动柱础湿,初夜深砌吟蝼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家池雨中二首(其一)

小池初凿新得雨,一部鼓吹从何来。

有蟾正碧乱草色,时出汩没西南隈。

井干跳梁百不少,洞庭鱼龙何有哉。

能歌得胜莫入月,凉夜与尔俱忘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家池雨中二首(其二)

不作太白梦日边,还同乐天赋池上。

池上今年有荷叶,细雨游鱼噞轻浪。

教儿读易不应举,幽人一爻吾得尚。

此池便可当长江,欲榜茅斋来荡漾。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晓发楼子庄

晓发楼子庄,淮山自兹近。

春风似恼客,浪稳舟不进。

长安一回首,堤柳千里润。

念当整帆席,快若冬蛰奋。

微生谢拘窘,末路嗟鄙吝。

林花一迎笑,岩鸟相借问。

尘埃改颜鬓,坚白畏缁磷。

江海慰高情,飘蓬自吾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