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池雨中二首(其一)

小池初凿新得雨,一部鼓吹从何来。

有蟾正碧乱草色,时出汩没西南隈。

井干跳梁百不少,洞庭鱼龙何有哉。

能歌得胜莫入月,凉夜与尔俱忘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新开凿的小池刚逢雨后,欢快的乐曲是从哪里传来的呢?
明亮的蟾蜍映照着碧绿的草地,时而在草丛中忽隐忽现,向着西南角游动。
井栏上的青蛙跳跃不止,数量众多,洞庭湖中的鱼龙又在哪里呢?
能唱出胜利之歌的,不要在月夜进入,让我们在这清凉之夜忘记归来。

注释

初凿:新开凿。
鼓吹:乐队演奏。
蟾:指月亮或月中的蟾蜍。
汩没:潜入水中。
井干:井边的栏杆。
洞庭鱼龙:比喻湖中的生物。
得胜:胜利的歌声。
凉夜:清凉的夜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晁补之在自家池塘雨后的新发现和感受。"小池初凿新得雨"写出了池塘刚刚开凿,恰逢雨水滋润的场景,显得生机勃勃。"一部鼓吹从何来"运用比喻,暗示池塘中的蛙鸣如同乐曲般悦耳,引发诗人的好奇。

"有蟾正碧乱草色"描绘了池塘中碧绿的环境,以及月光映照下草丛的动态,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时出汩没西南隈"进一步描绘了蛙类在水边跳跃的情景,形象生动。

"井干跳梁百不少"可能是指井栏边的青蛙众多,活跃异常。"洞庭鱼龙何有哉"则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池塘生物的想象,将池塘与洞庭湖的传说相联系,增加了诗意。

最后两句"能歌得胜莫入月,凉夜与尔俱忘回",诗人邀请月亮下的蛙声共度清凉之夜,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沉醉,也表达了他对蛙鸣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池雨后景色的独特感受,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家池雨中二首(其二)

不作太白梦日边,还同乐天赋池上。

池上今年有荷叶,细雨游鱼噞轻浪。

教儿读易不应举,幽人一爻吾得尚。

此池便可当长江,欲榜茅斋来荡漾。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晓发楼子庄

晓发楼子庄,淮山自兹近。

春风似恼客,浪稳舟不进。

长安一回首,堤柳千里润。

念当整帆席,快若冬蛰奋。

微生谢拘窘,末路嗟鄙吝。

林花一迎笑,岩鸟相借问。

尘埃改颜鬓,坚白畏缁磷。

江海慰高情,飘蓬自吾分。

形式: 古风

栽花招泗州叔父

春园移春栽,芽檗粳粒大。

东风日日吹,喷吐不暇裹。

杨梢青犹未,桃萼红尚可。

田蔬美已最,村醑醇亦颇。

少年慕立事,幸得能几个。

艰难合归来,茅屋聊共佐。

形式: 古风

读易

学不到忘言,崇朝守韦编。

使我能解化,此物为蛇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