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筹笔驿

江东矜割据,邺下夺孤嫠。

霸略非匡汉,宏图欲佐谁。

奏书辞后主,仗剑出全师。

重袭褒斜路,悬开反正旗。

欲将苞有截,必使举无遗。

沈虑经谋际,挥毫决胜时。

圜觚当分画,前箸此操持。

山秀扶英气,川流入妙思。

算成功在彀,运去事终亏。

命屈天方厌,人亡国自随。

艰难推旧姓,开创极初基。

总叹曾过地,宁探作教资。

若归新历数,谁复顾衰危。

报德兼明道,长留识者知。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领在战乱时代的英勇形象和内心世界。开篇“江东矜割据,邺下夺孤嫠”两句,勾勒出将领在东方江畔与北方邺城之间的军事行动,展示了其控制疆土、收编散兵的能力。

接着,“霸略非匡汉,宏图欲佐谁”表明这位将领并非仅是凭借武力,而是怀有恢复汉朝往日雄伟蓝图的志向。他的目标不只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在寻求能够辅佐的对象,实现更大的政治理想。

“奏书辞后主,仗剑出全师”显示了将领在面对君主时的恭敬态度,同时也表现出了其决心出征、誓死保卫国家的坚定意志。"重袭褒斜路,悬开反正旗"则描绘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与指挥若定的军事行动。

“欲将苞有截,必使举无遗”表达了将领对待手下士兵的关怀和责任感,以及确保每一次战斗都能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心。"沈虑经谋际,挥毫决胜时"则展现了其深思熟虑、在紧要关头能够迅速做出决定的军事才能。

“圜觚当分画,前箸此操持”可能是指将领对于战略布局的精确把握和对军事行动的坚定控制。"山秀扶英气,川流入妙思"则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将领高远志向、深邃思想之间的交融。

“算成功在彀,运去事终亏”表达了对于成败的冷静计算以及面对失败时的坦然态度。"命屈天方厌,人亡国自随"则是将领对于国家兴衰、个人命运与天命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

“艰难推旧姓,开创极初基”表明了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出路,以及对未来基业的开拓和期望。"总叹曾过地,宁探作教资"则是将领对于过去战役经验的反思和总结,将其作为未来行动的指导。

最后,“若归新历数,谁复顾衰危”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以及面对已逝时光、国家危机时不回头的决断。"报德兼明道,长留识者知"则是将领对于报效之德、彰显正道以及希望其功绩能够被后人所铭记。

这首诗通过对将领军事行动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其勇猛、智慧、忠诚和远见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同时,诗中的语言运用也颇为生动,充分体现了唐代诗人在抒情言志方面的独到功夫。

收录诗词(1)

殷潜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与杜牧友善,杜牧有《和野人题筹笔驿十四韵》诗。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四九。宋范温称其《题筹笔驿》诗“甚壮丽”(《潜溪诗眼》)。《全唐诗》存诗1首

  • 籍贯:自称野

相关古诗词

藤拂石溪流水净,风来云寺过钟微。

形式: 押[微]韵

舟夜一章

水色连天色,风声益浪声。

旅人归思苦,渔叟梦魂惊。

举棹云先到,移舟月逐行。

旋吟诗句罢,犹见远山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三不为篇(其一)

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斫石通道,祈井流泉。

君肝在内,我身处边。荆轲拔剑,毛遂捧盘。

不为则已,为则不然。将恐两虎共斗,势不俱全。

永□今好,长绝来怨。是以返迹荒径,息影柴门。

形式: 古风

三不为篇(其二)

我欲刺股锥刃,悬头屋梁。书临雪彩,牒映萤光。

一朝鹏举,万里鸾翔。纵任才辩,游说君王。

高车反邑,衣锦还乡。将恐鸟残以羽,兰折由芳。

笼餐讵贵,钩饵难尝。是以高巢林薮,深穴池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