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顺天蹇中丞

清尘下马卷朱旗,正是呼韩款塞时。

烽火不惊刁斗色,铙歌偏写越裳诗。

雅闻茂苑棠千树,行见渔阳麦两岐。

任使胙茅酬大国,不如调鼎赞无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此诗《寄顺天蹇中丞》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描绘一幅宏大的边疆和平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定与和谐社会的向往。

首联“清尘下马卷朱旗,正是呼韩款塞时”,开篇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边境上的一幕和平场景。清尘象征着边境的宁静,下马卷朱旗则暗示着军队的撤退,表明了边境的和平状态。呼韩款塞,意指匈奴首领来朝,表示了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和边界的安宁。

颔联“烽火不惊刁斗色,铙歌偏写越裳诗”,进一步描绘了边境的和平景象。烽火不惊,意味着没有战争的威胁;刁斗色,指的是军营中的生活用品,这里暗示了军队生活的平静。铙歌,古代军乐,此处用来形容边疆的和平氛围;越裳诗,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诗歌,这里借以表达对边疆地区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欣赏。

颈联“雅闻茂苑棠千树,行见渔阳麦两岐”,转而描绘了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农业繁荣。茂苑棠千树,象征着边疆地区丰富的植被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渔阳麦两岐,则描绘了边疆地区农业的丰收景象,预示着百姓生活的富足。

尾联“任使胙茅酬大国,不如调鼎赞无为”,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见解。胙茅酬大国,意指以土地等资源作为国家间的交易,但作者更倾向于通过调和、无为而治的方式来促进国家的和谐发展。这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即通过和谐共处、顺应自然的方式,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和平景象、自然风光以及对理想政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稳定、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送林君自江南帅入领禁兵

白麻黄纸日相闻,燕颔虬须故不群。

父老争持都护绶,君王借控羽林军。

轻舟敌浪全须石,大旆凌风半入云。

见说匈奴先款塞,可容麟合画元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刘介征司农损书及新诗见示多哭仲氏国征语却寄一章慰之

闽海缭虹纵复横,畴堪意气比刘生。

第惊鲛室传来泪,多是鸰原痛后声。

老觉断金差有味,病逢埋玉不胜情。

交游岂乏钟期耳,莫向人琴恨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再寄介征司农时家弟已定交矣

漳江天尽尺书来,茂苑人惊匹练开。

可是已经平子目,谁能不惜孝标才。

冥鸿失序犹堪矫,黄鸟迁乔且莫哀。

他日单车追入洛,迟君携手阖闾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寿宜兴吴詹簿六十

玉珂犹记倦登瀛,无忝尚书旧履声。

少日功名三语掾,故人风味五侯鲭。

山余琼树堪呼寿,水入荆溪转更清。

遥想画堂文酒宴,鹤能传信鹿能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