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吹笛月明中

何处吹长笛,千年恨未终。

关山人去后,秋夜月明中。

旷野参差久,寒江滉漾通。

曲终郿县坞,怨彻广寒宫。

海外阴晴异,天涯慷慨同。

江南回首处,歌罢水流东。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末元初的诗人刘辰翁所作,题为《秋景·吹笛月明中》。诗中描绘了秋天夜晚月明之下,笛声悠扬,引发无尽思绪的情景。

首句“何处吹长笛,千年恨未终”以问句开篇,引出对笛声来源的探寻,同时也暗示了笛声中蕴含的千年之恨,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接下来,“关山人去后,秋夜月明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画面,关山与人去后的空旷,与明亮的秋夜形成对比,增添了孤独与寂寞的氛围。

“旷野参差久,寒江滉漾通”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视野从陆地延伸至江面,旷野的辽阔与江水的波涛相映成趣,给人以广阔无垠的感受。而“曲终郿县坞,怨彻广寒宫”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笛声似乎穿越了空间,直达遥远的郿县坞和广寒宫,表达了笛声的穿透力与深远的情感。

最后,“海外阴晴异,天涯慷慨同”揭示了尽管地域不同,但人们的情感是相通的,无论是海外还是天涯,都感受到了相同的慷慨之情。这句诗深化了主题,强调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江南回首处,歌罢水流东”以江南作为回忆的起点,歌罢之后,水流向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秋景.清辉玉臂寒

待得清辉满,中秋两地看。

丹心空自苦,玉臂故应寒。

银汉成冰水,金波满露盘。

西风罗袖薄,落月杵声残。

身世谁知苦,裳衣客最单。

关山同杜老,垂泪忆长安。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秋景.月满秋夜长

尘世如天海,团团共月光。

一轮秋正满,百刻夜偏长。

端正惟三五,空明更十方。

萃台犹卓午,梧井欲飞霜。

箭漏迷青海,阑干转上阳。

雪痕留得在,何用促扶桑。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秋景(其一)月色醉远客

明月有佳色,客中迷远游。

自应眠不得,更似醉时留。

玉屑凉堪吸,金波香欲浮。

顿忘乡国恨,如在酒家楼。

鸾镜惊相对,霓裳卒未休。

天风扶我起,不用典貂裘。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秋景(其二)月色醉远客

远客坐长夜,缠绵月色留。

明知不是醉,为尔更无愁。

玉雪三千界,金波十二楼。

谪仙迷采石,小杜在扬州。

雁背如流水,蛾眉也白头。

一声长啸起,满眼故山秋。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