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十三首(其三)

致酒傍修竹,竹风吹我衣。

临觞曷不乐,感此盛与衰。

昔我池边柳,北风无完枝。

春芽忽可撷,弱弱不自持。

荣枯两相召,念此能几时。

要终必复始,惜我芳华姿。

自古无如何,悲歌欲何为。

聊进杯中物,日醉以为期。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修长的竹林旁举杯畅饮,竹叶间的风轻轻吹过我的衣裳。
面对美酒怎能不感到快乐,想到这盛景与衰败的交替。
昔日池塘边的柳树,北风吹过已无完好枝条。
春天的新芽忽然可以采摘,它们柔弱得难以自持。
繁荣与凋零相互呼唤,这样的时刻又能持续多久呢。
万物循环,终有始有终,我珍惜着青春的美好时光。
自古以来,人们对此无可奈何,悲伤的歌声又能表达什么。
姑且借酒浇愁,每日沉醉以度日如年。

注释

竹:修长的竹子。
临:面对。
觞:酒杯。
乐:快乐。
昔:从前。
池:池塘。
北风:寒冷的风。
完枝:完好无损的枝条。
春芽:新芽。
弱弱:柔弱。
召:召唤。
几时:多久。
要终:必然结束。
复始:重新开始。
芳华姿:青春的美丽。
无如何:无可奈何。
悲歌:悲伤的歌曲。
何为:表达什么。
聊:姑且。
日醉:每日沉醉。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饮酒赏竹的情景,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自然景象,抒写了对时光易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致酒傍修竹,竹风吹我衣”两句,设定了一个闲适自在的春日饮酒场景,其中“竹风吹我衣”更是传达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情趣。

接下来的“临觞曷不乐,感此盛与衰”表明诗人在这种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生命盛衰的感悟。紧接着,“昔我池边柳,北风无完枝”两句,则通过回忆往日池畔柳树被北风吹折的情景,强化了对过往美好时光易逝的哀伤。

“春芽忽可撷,弱弱不自持”描绘出春天新芽脆弱无力的景象,与“昔我池边柳”相呼应,共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生长与凋零的深刻体会。

“荣枯两相召,念此能几时”则是诗人在面对生命盛衰交替的现实时所产生的沉思和感慨。接着,“要终必复始,惜我芳华姿”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不再回来的无奈与惋惜之情。

“自古无如何,悲歌欲何为”两句,是对生命无常的无奈感慨,以及面对此种宿命难以释怀的情绪。最后,“聊进杯中物,日醉以为期”则是诗人在这种复杂情绪中寻找一时之欢愉,以饮酒来暂时忘却悲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美好易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在此种感慨中寻找一份暂时的寄托。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感春十三首(其四)

南山如佳人,秀色慰我思。

微风从东来,清洛摇春漪。

驱马出门去,悠悠踏长堤。

暖日丽花草,微云渡南溪。

高丘者谁子,断裂岗前碑。

当年岂不伟,泯泯今谁知。

老翁驱牛耕,坟草半已犁。

功名但若此,达士观如遗。

饮酒复饮酒,劝君无复辞。

人生百无益,惟有饮庶几。

形式: 古风

感春十三首(其二)

寒池冬不流,落叶塞泉罅。

东风日夕来,春色到山舍。

杖藜绕东溪,流水清可架。

叠石引之来,潺潺到深夜。

平栏朝可鉴,倒影见亭榭。

清风起修篁,翠鸟亦来下。

天和人意舒,春暖景物姹。

歌此濯缨诗,尘埃欲高谢。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感春十三首(其一)

春郊草木明,秀色如可揽。

雨馀尘埃少,信马不知远。

黄乱高柳轻,绿铺新麦短。

南山逼人来,涨洛清漫漫。

人家寒食近,桃李暖将绽。

年丰妇子乐,日出牛羊散。

携酒莫辞贫,东风花欲烂。

形式: 古风

感春十三首(其十三)

沉阴涉春仲,积潦断行迹。

浮云起南山,商羊未休息。

壅涸无宿滞,芬芳有新摘。

灯明休间齐,鸟静山霭夕。

浊醪足斟酌,野杞柔可食。

瑶簪脱雏笋,玉缕剸肥鲫。

冥怀默有契,玩理方自得。

庶几达人风,持用慰寂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