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十三首(其十三)

沉阴涉春仲,积潦断行迹。

浮云起南山,商羊未休息。

壅涸无宿滞,芬芳有新摘。

灯明休间齐,鸟静山霭夕。

浊醪足斟酌,野杞柔可食。

瑶簪脱雏笋,玉缕剸肥鲫。

冥怀默有契,玩理方自得。

庶几达人风,持用慰寂默。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阴沉湿气重,积水阻断道路。
浮云从南山升起,商羊鸟仍未停歇。
洪水退去不留痕迹,新鲜花朵可供采摘。
灯火明亮,人们不再交谈,夜晚鸟儿静谧,山色朦胧。
浊酒足够饮用,野生枸杞柔嫩可口。
美玉般的簪子配以鲜嫩的竹笋,细切的肥鲫鱼美味无比。
内心深藏的情感默默契合,理解道理让我心生喜悦。
希望能有通达人的风范,以此来安慰我内心的寂寞。

注释

沉阴:阴沉的天气。
涉春仲:春季中期。
积潦:积水。
断行迹:阻断道路。
浮云:飘浮的云彩。
商羊:古代传说中的鸟名。
壅涸:洪水退去。
宿滞:停留。
芬芳:香气。
新摘:新采的花朵。
灯明:灯火明亮。
齐:交谈。
鸟静:夜晚鸟儿安静。
山霭:山间的雾气。
浊醪:浊酒。
野杞:野生枸杞。
瑶簪:美玉制成的簪子。
雏笋:嫩竹笋。
玉缕:细切的鱼肉。
肥鲫:肥美的鲫鱼。
冥怀:内心深处的情感。
默有契:默默契合。
玩理:理解道理。
自得:心生喜悦。
达人风:通达人的风范。
寂默:寂寞。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与个人情怀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宁静。

"沉阴涉春仲,积潦断行迹。" 这两句描绘了一场春雨过后的景象,天气仍旧阴沉,积水尚未消散,行人的足迹被切断,这是对春日常见景色的生动捕捉。

"浮云起南山,商羊未休息。" 这两句则通过浮动的云朵和悠闲的羊群,传达了一种自然界中生命力与和谐共处的意境。

"壅涸无宿滞,芬芳有新摘。" 这两句表明了水流不受阻碍,花香不断,通过对比鲜明地描绘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灯明休间齐,鸟静山霭夕。" 此处诗人通过夜晚灯火辉煌和鸟儿归巢宁静的场景,传递了一种安详与平和的生活状态。

"浊醪足斟酌,野杞柔可食。" 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享受,浊酒(未经煮沸的新酿酒)和野生杞树果实都是春日里可供享用的美好。

"瑶簪脱雏笋,玉缕剸肥鲫。" 这两句则描写了春天植物的生长和捕鱼的情景,瑶簪(一种草本植物)开始萌芽,而玉缕(渔具)被用来捕捉肥美的鲫鱼。

"冥怀默有契,玩理方自得。庶几达人风,持用慰寂默。" 这最后四句表明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相通,他对生活中的小确幸感到满足,并希望这种宁静的生活状态能够持续下去,达到一种与世无争的人生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自然景象的深切感受,以及对生命中简单乐趣的珍视。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感春十三首(其十二)

高台面南山,独立望空阔。

东风悠然来,吹我鬓中发。

独游动远思,览物念所悦。

伊人在千里,山水不可越。

玉音坐契阔,容华有消歇。

悲哉音莫致,杂佩空自结。

群飞云间鸿,北羽俨成列。

爱日崇令德,嘉好当无绝。

形式: 古风

感春十三首(其十一)

仲春渐燠沐,摅散常远步。

独穿林下蹊,斜转竹间屿。

鸣泉竞漱石,迸笋或妨路。

吹衣信和风,濯足解双履。

深行意益惬,默坐憩亦屡。

野花迎客来,啼鸟惊我去。

群鸣投树鸦,独下过溪鹭。

晴霞送斜日,历历星已布。

娟娟新月弯,稍稍山已暮。

用此遣朝昏,谁谓非尺素。

形式: 古风

感春十三首(其十)

漫漫东风来,吹此庭前樱。

累累缀葩萼,华采日鲜明。

朝阳助辉烁,好鸟亦和鸣。

起行不自得,节物伤我情。

皇天分四时,寒暑无暂停。

悠然一气耳,不与人事争。

方春感芬敷,秋复惜其零。

一年能几何,方寸不暂平。

念此自知妄,放歌遂遗形。

达人傲天壤,儿女徒咿嘤。

形式: 古风

感春十三首(其九)

嗟余尉穷县,端坐百无虑。

幸兹岁丰穰,庶息尘埃步。

乘间策羸马,莽莽出门去。

田原亦可悦,农事蔼方布。

还家有诗书,客至具鸡黍。

勿复叹远游,人生孰非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