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明门外作卑官,病友经年不得看。
莫道长安近于日,升天却易到城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因职务低微而无法探望久病的朋友,以及对长安城(当时的都城)难以到达的感慨。诗中的“春明门外作卑官”显示了诗人的身份地位较低;“病友经年不得看”则流露出诗人对远方患病朋友的挂念与无奈。下句“我道长安近于日,升天却易到城难”通过比喻手法,强调了地理距离与心灵距离之间的矛盾,虽然长安在肉体上不算遥远,但要真正到达却像攀登天空一样困难。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写照,也反映出情感世界中的隔阂和渴望。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力感。
不详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百年看似暂时间,头白求官亦未闲。
独有龙门韦谏议,三徵不起恋青山。
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赊来半夏重熏尽,投著山中旧主人。
除听好语耳常聋,不见诗人眼底空。
莫怪出城为长史,总缘山在白云中。
天香寺里古松僧,不画枯松落石层。
最爱临江两三树,水禽栖处解无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