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谒文丞相祠》。诗中通过对文丞相祠堂的描绘,表达了对文天祥忠贞不渝精神的崇敬与感慨。
首句“义气横天白日阴”,以“义气”二字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文天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民族气节,即使在光明正大的日子里,他的义气也如同阴云般笼罩,令人肃然起敬。接着,“巍然遗像学宫深”一句,通过“巍然”的形容词,展现了文天祥遗像的庄重与威严,同时暗示其学问深厚,影响深远。
“千秋不化苌弘血,百折难回豫让心”两句,运用典故,将文天祥比作苌弘和豫让,前者因忠诚而被冤杀,后者则不惜牺牲生命以报主恩。这两句表达了对文天祥忠诚与牺牲精神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揭示了忠诚与牺牲的主题。
“自昔奸䛕谁不死,如今元社亦销沉”两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指出自古以来,奸邪之人最终难逃一死,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虑,暗示元朝统治下的社会已经衰败。
最后,“黄昏柴市风沙惨,回首行人泪不禁”两句,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黄昏时分,在柴市的风沙中,行人回首望向文丞相祠,不禁流下泪水。这一场景既是对文天祥精神的缅怀,也是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文天祥及其精神的深深敬仰和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