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姚少师像》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通过对姚少师雕像的描绘与追忆,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感慨与敬仰。
首句“下马摩挲读古碑”,生动地刻画了诗人驻足碑前,仔细阅读的情景,表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与探索。接着“欲询往事没人知”,表达了诗人试图从碑文或雕像中探寻历史故事的愿望,却因无人能解而感到遗憾,流露出一种历史的孤独感。
“独留满月龛中像,便是凌烟阁上姿”两句,将姚少师的雕像比作凌烟阁上的英烈形象,强调其在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同时也暗示了雕像虽存,但真正的精神与事迹可能已不为世人所熟知。
“颊隐三毛还可识,功高六出本无奇”通过描述雕像的细节,进一步赞美姚少师的外貌特征与卓越功绩,同时指出其成就并非偶然,而是应得之果。
最后,“一朝社稷归真主,还是臞然老衲师”两句,以历史的变迁为背景,表达了对姚少师作为历史人物的最终归宿的思考。这里“臞然老衲师”既是对姚少师晚年形象的描绘,也暗含了对其人生哲学与精神境界的赞颂,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和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姚少师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