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其一)

青藜不解支脚力,机杼微闻隔林织。

暗香来处穷幽栖,蹇驴崎岖牛喘息。

山中欲访隐君子,等闲未许李邕识。

同盟颇笑五大夫,晚节污秦有惭色。

摩挲寒玉古苔藓,从渠唤作荆山石。

雪中素隐非行怪,自是花间着不得。

直须谪仙苏二来,溪藤快扫如鸿墨。

形式: 古风

翻译

青藜灯下难以支撑疲倦的脚步,纺织机声隐约传来隔着树林。
暗香飘来的地方深藏僻静,瘦弱的驴子艰难地前行,牛儿喘息着攀爬崎岖山路。
想要拜访山中的高人隐士,轻易之间不被李邕这样的名流所知。
同道之人嘲笑我像五大夫一样失意,晚年时对秦朝的污点感到羞愧。
抚摸着冰冷的玉石,上面覆盖着古老的苔藓,任由人们称它为荆山之石。
在雪中保持素洁并非异类行为,只是不适合花丛间的繁华。
只有谪仙李白和苏轼这样的大诗人到来,才能让溪边藤蔓的墨迹如鸿雁般洒脱。

注释

青藜:古代照明工具,用以点燃的植物。
机杼:织布机上的梭子,代指纺织。
幽栖:隐居之处,偏僻安静。
蹇驴:行走困难的驴子,形容道路艰难。
五大夫:官职名,此处借指失意的人。
荆山石:荆门山的石头,比喻清冷或高雅。
素隐:保持纯洁的隐居生活。
行怪:行为奇特,与众不同。
谪仙:李白的别称,以其超凡才情著称。
溪藤:溪边的藤蔓,比喻墨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林隐逸的画面。首句“青藜不解支脚力”以青藜(古代照明工具)比喻诗人寻访隐士的艰难,暗示路途崎岖。次句“机杼微闻隔林织”通过隐约传来的织布声,渲染出山中宁静的生活气息。

“暗香来处穷幽栖”进一步描绘隐者居所的清幽,暗香飘渺,引人入胜。“蹇驴崎岖牛喘息”则通过描写驴和牛的辛苦劳作,侧面展现隐士生活的艰辛与质朴。

诗人表达自己渴望拜访山中的高人,但又谦逊地表示并未轻易获得他们的认可,“等闲未许李邕识”,暗指自己并非轻易能与李邕这样的名士相提并论。接下来的诗句“同盟颇笑五大夫”借典故自嘲,说自己虽有志向,但可能不如五大夫(古代官职)般受人尊敬。

“晚节污秦有惭色”表明诗人对自己的某些行为有所反思,可能觉得自己的某些追求或选择不够纯粹。然而,他并不因此放弃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即使被比作带有污点的荆山石,也坚持自我。

最后两句“雪中素隐非行怪,自是花间着不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独特理解,认为真正的隐士不应追求世俗的赞誉,而应如雪中素颜一般自然纯净,不适合在花丛中显露。

整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品性的反思,同时也流露出对真正隐士风范的敬仰。

收录诗词(351)

郑清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 字:德源
  • 籍贯: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176—1251

相关古诗词

再和劝学韵

仕学优于服田力,公仪之家废葵织。

诗书为府道德林,乐在藏修洎游息。

浓薰班马有馀香,暗摸曹刘岂难识。

插架牙签映隙曛,近竹芸编侵晚色。

诸生竞诧边腹笥,正音如闻孔堂石。

从知车马自稽古,须信熊鱼可兼得。

四科褒进惟尚贤,钦想昌黎方读墨。

形式: 古风

再和且答索饮语

海涂之人暗摸索,如龟自遮聊以壳。

沈湘虽避屈三闾,断发奈逢吴太伯。

周官自诡螷蠃蚔,羲经敢并龙蛇蠖。

妪妃投瓮甘骨醉,舌味无心宁法缚。

黄诗未足助盘飧,吴稻讵能为岁恶。

尊前介士尚铮铮,海底漫郎终落落。

帛声试听响犀瓠,玉指为渠代金错。

掩群而取仅遗小,谁念坑降秦政虐。

二螯六跪冒族姓,穴居颇笑邻之薄。

纵令膑足亦可喜,中有妙解木应斫。

剩拟新篘问扬字,先赋南烹仰韩学。

蚝山马甲不易致,岸下紫鳞方牣跃。

主人鹳鹤真耐痛,笑许子彭如水白。

形式: 古风

再和戏黄玉泉

黄公辞酒垆,经笥捧便腹。

读书饥鸢声,了了崇文目。

陂澄万顷波,巢寄一枝木。

戏题百姓眼,自笑孤馆独。

辙涸聊相濡,神液未容漉。

啸歌匪弹剑,悁隘殊躄足。

文织牺尊黄,句弦绮琴绿。

不见蟹杯持,徒费尔雅读。

坐对罂卧墙,空有叶映竹。

枯肠但茶搜,燥吻迟膏沃。

主人如马瘦,酒使欠猩仆。

思折酤媪券,欲访义浆玉。

喟兹鲸吸量,眇矣龙骧斛。

灵根日灌溉,诗课自程督。

试当阅医经,薄酿借神曲。

共醉灵均丝,未问长房菊。

饮兴非有期,衣晒宁免俗。

杯勺虽不胜,呕泄听随属。

懒叠阳关三,肯竞枭博六。

不饮但麦豆,颇胜刘文叔。

醉骑黄犊孙,归玩墨君族。

子为评酒名,拟号安晚醁。

形式: 古风

再和前韵(其三)

辕门怒发彘肩卮,计相当年笑解衣。

谁识英雄千古意,肯论性命一丝危。

伏波卧看飞鸢堕,杜曲生怜独鹤归。

自愧此身成濩落,空搔种种欲何为。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