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得意那知行路难,板舆行处蜀江边。
慈颜未拜心先往,乐事乍闻人共传。
新制衣裳文锦缎,重颁雨露间花笺。
回思三十年中恨,长愿儿生有母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送赵二十一观察蜀中迎亲》。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祝愿。
开篇“得意那知行路难,板舆行处蜀江边”两句,描绘出朋友即将踏上的旅途之艰辛。"得意"一词暗示诗人对于朋友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的喜悦,但紧接着的"那知行路难"则透露出对前路的担忧和不易。"板舆"是古代一种交通工具,常用于山区,这里用来形容蜀江边的崎岖之路,进一步强化了旅途的艰难。
接着,“慈颜未拜心先往,乐事乍闻人共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祝福。"慈颜"指的是朋友温和的面容,而"未拜心先往"则是说虽然还未来得及亲自拜访,但内心的思念已经先一步到达。这两句传递出一种深情而又急切的情感。
“新制衣裳文锦缎,重颁雨露间花笺”这两句描写了诗人为朋友准备的礼物。"新制"指的是新的、精心制作的衣物,而"文锦缎"则形容这些衣物上装饰着美丽的图案和线条,显示出诗人的细心与对朋友的珍视。
最后,“回思三十年中恨,长愿儿生有母怜”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过去三十年的反思以及对于未来的一种深切的祝愿。"三十年中恨"可能指的是个人或国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历的坎坷和遗憾,而"长愿儿生有母怜"则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慈爱的母亲,得到母爱的滋润,这也反映出诗人对家庭美满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旅途、友情、礼物和祝愿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人文关怀。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词垒新收汗马劳,冲寒意气九疑高。
上书北阙真馀事,拄颊西山须汝曹。
世虑薰心工制锦,时名唾手看连鳌。
哦君剩欲传衣句,为解千牛绿绮袍。
胡床兴不浅,未肯庾公贤。
山意知秋近,江声到寺前。
夜凉新病后,月色正愁边。
可惜江南梦,青灯照不眠。
步屧榕根晚,明河九面横。
两禅方外得,一笑坐中成。
云去天逾碧,星垂月自明。
寒江正留客,倚杖看潮生。
生怕微云点太清,箨龙莫作断肠声。
馀霞到晚铢衣薄,满月当空玉斧成。
已结松筠为老伴,不缘蛙黾唤愁生。
但令有酒邀田父,矍铄何须更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