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七里八冈

黄昏宿山店,鸡鸣起晨炊。

风雨亦戒行,恐失公家期。

陆行多泥涂,山行多险巇。

下高甫平地,及前复乘危。

七里过八冈,车顿仆已疲。

候门多稚子,衡门足栖迟。

自非刺史荐,远道来胡为。

西郊俨松菊,敢赋归来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穿越复杂地形的艰辛旅程,充满了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对旅途劳顿的深切体会。首句“黄昏宿山店,鸡鸣起晨炊”描绘了旅途中的宁静与等待,黄昏时分在山间小店里歇息,清晨时分鸡鸣声唤醒了沉睡的旅人,开始准备新的一天的行程。接着,“风雨亦戒行,恐失公家期”表达了面对恶劣天气的谨慎与对公务的重视,即使风雨交加,也需小心前行,以免耽误公务。

“陆行多泥涂,山行多险巇”点出了旅途的艰难,无论是平地的泥泞还是山间的险峻,都考验着行者的体力与意志。而“下高甫平地,及前复乘危”则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起伏不定,刚从一个高处下来,又得面对新的挑战。诗人通过“七里过八冈,车顿仆已疲”这一句,形象地展现了旅途的漫长与劳顿,七里路程跨越了八座山冈,车辆因疲惫而停顿。

“候门多稚子,衡门足栖迟”描绘了途中遇到的乡村景象,门前嬉戏的孩童与简陋的门户,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氛围。而“自非刺史荐,远道来胡为”则透露出诗人可能有着特殊的身份或使命,需要长途跋涉,这与前面提到的“公家期”相呼应,暗示了其旅程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最后,“西郊俨松菊,敢赋归来辞”预示着旅程即将结束,诗人或许将返回西郊,那里的松树和菊花象征着归隐或宁静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美好,以及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71)

董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 号:一槎
  • 籍贯:上海

相关古诗词

槐云轩二首(其一)

槐之云兮团团。欲雨不雨兮其阴夏寒。

彼世之人兮汗马未乾。吾方高枕兮南柯梦还。

形式: 古风

槐云轩二首(其二)

槐之云兮人所爱。覆我屋庐兮如幢如盖。

山作平地兮桑田变海。吾视其下兮蚁穴犹在。

形式: 古风

自释

有天即有日,在人生禀先。

未形开辟后,已具混沌前。

天运如磨转,日行犹蚁旋。

夜夜向西没,朝朝出东边。

今日复明日,不知几流年。

大率百年期,三万又六千。

其间阴晴外,一半夜相牵。

天地自悠久,人生皆苟延。

七十犹古稀,况可满百焉。

但见世人死,不见日离天。

圣贤何异人,虚名身后传。

生前一滴酒,安能及黄泉。

往者既如此,我何苦忧煎。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怡颜轩为夏长文御史

孤松出岩阿,性岂好奇怪。

长材受屈抑,偃蹇为此态。

高人识物性,拔置轩槛外。

俾全凌云势,萧散极自在。

种树如种德,所贵厚能载。

欲令枝叶茂,要在根本大。

以兹奉亲寿,目到心已会。

欣然坐忘倦,轩宇增爽垲。

月明看虬龙,风过听竽籁。

昔同羊枣嗜,今比甘棠爱。

岁寒三友间,此友交独耐。

茯苓煮醍醐,艾纳薰馣馤。

櫩花落香粉,庭草荫书带。

洞启南薰窗,一笑豁晴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