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颜轩为夏长文御史

孤松出岩阿,性岂好奇怪。

长材受屈抑,偃蹇为此态。

高人识物性,拔置轩槛外。

俾全凌云势,萧散极自在。

种树如种德,所贵厚能载。

欲令枝叶茂,要在根本大。

以兹奉亲寿,目到心已会。

欣然坐忘倦,轩宇增爽垲。

月明看虬龙,风过听竽籁。

昔同羊枣嗜,今比甘棠爱。

岁寒三友间,此友交独耐。

茯苓煮醍醐,艾纳薰馣馤。

櫩花落香粉,庭草荫书带。

洞启南薰窗,一笑豁晴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园林景象,通过孤松的形象象征着品德与人格的高洁。诗人以“孤松”自喻,表达了自己虽处逆境,仍保持独立不屈的精神状态。同时,也借“高人识物性”之句,赞美了理解并尊重自然规律与人性真谛的智者。

“种树如种德,所贵厚能载”,诗人将种树与培养品德相提并论,强调了深厚根基的重要性,寓意着只有根基稳固,才能枝繁叶茂,比喻了个人修养与道德品质的积累。

“欲令枝叶茂,要在根本大”,进一步阐述了根基对于成长的关键作用,形象地说明了在追求事业或人生发展时,基础的建立和巩固是至关重要的。

“以兹奉亲寿,目到心已会”,表达了对长辈的尊敬与孝顺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通过欣赏自然之美,心灵得到了滋养。

“欣然坐忘倦,轩宇增爽垲”,描绘了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即使身处繁忙之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使得居住的空间更加舒适宜人。

“月明看虬龙,风过听竽籁”,通过细腻的感官体验,展现了夜晚月光下的美景以及微风吹过时的声音,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氛围。

“昔同羊枣嗜,今比甘棠爱”,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如同古人对羊枣的嗜好,对甘棠的喜爱,体现了深厚而持久的情感。

“岁寒三友间,此友交独耐”,引用“岁寒三友”(松、竹、梅)的传统意象,强调了友情在艰难时刻的坚韧与持久,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

“茯苓煮醍醐,艾纳薰馣馤”,通过描述美食与香料的使用,进一步丰富了生活场景的细节,体现了生活的艺术与情趣。

“櫩花落香粉,庭草荫书带”,描绘了花园中的自然景观,花落香散,草荫书香,营造了一种和谐共生、充满诗意的生活环境。

“洞启南薰窗,一笑豁晴霭”,最后以开窗迎风,笑看云开雾散,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乐观态度和豁达心境,寓意着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都能保持明亮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友情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理与美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471)

董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 号:一槎
  • 籍贯:上海

相关古诗词

养正斋为沈一中

幽斋绝氛嚣,独擅林塘胜。

野色纳虚舟,天光堕明镜。

囊琴手亲斲,世事耳慵听。

免移北山文,耻捷终南径。

洗心玩周易,持志企邹孟。

恶名忌食蒿,乱乐思放郑。

栖鸟安巢居,游鱼遂川泳。

云开月自朗,风止树还定。

顺理多所得,与物更无竞。

不假身外求,由来复初性。

形式: 古风

葵轩为平恩尹苏德辅

菊遇陶靖节,莲遇舂陵翁。

菊取隐逸意,莲有君子风。

嘉话至今传,所遇非虚蒙。

卓哉苏平恩,襟期古人同。

植葵用名轩,勉兹培养功。

眷焉举可则,树德匡厥躬。

进此正色黄,远彼乱朱红。

夕萼知向西,朝葩还附东。

卫足喻吾智,倾心喻吾忠。

拳拳爱君念,对之弥敬恭。

牛腰富品题,千里走诗筒。

葵遇视菊莲,未必惭二公。

花若敷而荣,轩若增而崇。

勉旃名轩义,有初期有终。

形式: 古风

江南多荒山

江南多荒山,无名亦无数。

于民弗宜耕,于官弗宜赋。

不生灵芝草,不产松桂树。

崎岖复崎岖,总是不平路。

昔谓山可爱,今知山可恶。

何时双眼开,得见无山处。

形式: 古风

存耕堂为维扬李廷仲

愚者务兼并,良田亘阡陌。

苦作子孙计,贪心犹未塞。

有田不自耕,安能知稼穑。

但见家不訾,大小生骄佚。

殊不晓此田,乃是无情物。

百年三易主,到汝知几易。

一朝天不佑,复为他人得。

李公维扬彦,高世有绝识。

丧乱二十年,所向无定迹。

或寓南山南,或侨北山北。

岂不念子孙,为置美田宅。

积金与广业,视彼皆下策。

惟于方寸地,平居常种德。

诗书即耒耜,仁义乃沟洫。

利欲比稂莠,孝悌为黍稷。

既无水旱忧,宁假耘耔力。

富势不能夺,螟蟊不能贼。

一气涵至和,沛然有馀泽。

兰芽茁庭砌,玉树森相植。

家训重义方,弗效于墙䦧。

高堂日清晏,燕乐宜酒食。

坐上无白丁,谈笑尽逢掖。

封胡与羯末,侃侃咸侍侧。

父菑子肯播,慈颜喜盈色。

大书特书之,世作贻谋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