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归隐湖山,书寄陆处梅

二分春是雨,采香径、绿阴铺。

正私语晴蛙,于飞晚燕,闲掩纹疏。

流光惯欺病酒,问杨花、过了有花无。

啼鴂初闻院宇,钓船犹系菰蒲。林逋。树老山孤。

浑忘却、隐西湖。叹扇底歌残,蕉间梦醒,难寄中吴。

秋痕尚悬鬓影,见莼丝、依旧也思鲈。

黏壁蜗涎几许,清风只在樵渔。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翻译

春天的一半是雨水,采香的小路两旁绿树成荫。
晴天里,蛙声细语,晚归的燕子双飞,闲适地掠过稀疏的纹饰。
时光总是戏弄喝醉的人,问那杨花:花期已过,接下来还有没有花开?
刚听到杜鹃鸟的叫声,湖边的钓船还系在菰蒲丛中,这是林逋的居所,环境清幽,山林孤独。
我几乎忘记了自己曾隐居西湖。感叹歌谣在扇下渐渐消逝,梦境在芭蕉叶间醒来,却无法寄回中吴之地。
秋天的痕迹还留在鬓发上,看到莼菜的丝,又勾起了我对鲈鱼的思念。
墙壁上粘着些许蜗牛的涎液,清风只属于樵夫和渔人这样的生活。

注释

春是雨:春天的雨水。
采香径:供人采集香料的小路。
病酒:因饮酒过量而身体不适。
啼鴂:杜鹃鸟。
隐西湖:指在西湖隐居。
扇底歌:扇子下的歌声。
鲈:鲈鱼,象征故乡之情。
樵渔:打柴和捕鱼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炎的《木兰花慢·归隐湖山,书寄陆处梅》。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深情寄托,以及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

"二分春是雨,采香径、绿阴铺。正私语晴蛙,于飞晚燕,闲掩纹疏。" 这几句描写了春天的景色,细雨如丝,花径被绿荫所覆盖,小溪潺潺,蛙声伴随。这种生动的画面传达出一种静谧和平之感。

"流光惯欺病酒,问杨花、过了有花无。啼鴂初闻院宇,钓船犹系菰蒲。" 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珍惜之情。病态中带着淡淡哀愁。

"林逋。树老山孤。浑忘却、隐西湖。叹扇底歌残,蕉间梦醒,难寄中吴。" 这些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林逋可能是指远离尘嚣的居所,山孤则象征着清高脱俗的生活状态。而“隐西湖”更深化了这种意境。

"秋痕尚悬鬓影,见莼丝、依旧也思鲈。黏壁蜗涎几许,清风只在樵渔。" 这最后几句则是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以及对亲朋好友的深情思念。秋痕与鬓影交织,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哀愁,而“黏壁蜗涎”则描绘出一种闲适自得的田园生活。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游天师张公洞

风雷开万象,散天影、入虚坛。

看峭壁重云,奇峰献玉,光洗琅玕。

青苔古痕暗裂,映参差、石乳倒悬山。

那得虚无幻境,元来透澈玄关。跻攀。竟日忘还。

空翠滴、逼衣寒。想邃宇阴阴,炉存太乙,难觅飞丹。

泠然洞灵去远,甚千年、都不到人间。

见说寻真有路,也须容我清闲。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为越僧樵隐赋樵山

龟峰深处隐,岩壑静、万尘空。

任一路白云,山童休扫,却似崆峒。

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

旋采生枝带叶,微煎石鼎团龙。从容。吟啸百年翁。

行乐少扶筇。向镜水传心,柴桑袖手,门掩清风。

如何晋人去后,好林泉、都在夕阳中。

禅外更无今古,醉归明月千松。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丹谷园

万花深处隐,安一点、世尘无。

步翠麓幽寻,白云自在,流水萦纡。

携歌缓游细赏,倩何人、重写辋川图。

迟日香生草木,淡风声和琴书。安居。歌引巾车。

童放鹤、我知鱼。看静里闲中,醒来醉后,乐意偏殊。

桃源带春去远,有园林、如此更何如。

回首丹光满谷,恍然却是蓬壶。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其一)

锦街穿戏鼓,听铁马、响春冰。

甚舞绣歌云,欢情未足,早已收灯。

从今便须胜赏,步青青、野色一枝藤。

落魄花间酒侣,温存竹里吟朋。休憎。短发鬅鬙。

游兴懒、我何曾。任蹴踏芳尘,寻蕉覆鹿,自笑无能。

清狂尚如旧否,倚东风、啸咏古兰陵。

十里梅花霁雪,水边楼观先登。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