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净众

君不见昔日贵湖抛保福,苧溪溪畔曾叮嘱。

汝归东海我归山,鸟道行人难措足。

又不见无隐当年隐石师,独傍岩阿烧栗皮。

尘埃扰扰未归客,四壁生涯说向谁。

我今不向石师住,贵湖亦非吾住处。

溪边流水自西东,岩畔栗皮任堆聚。

信脚来到五华峰,峰头重整旧家风。

为报漳泉诸道友,吉山元是福山翁。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没看见吗,昔日贵湖的贵族抛弃了富贵,苎溪边他曾经告诫过。
你回到东海我回归山林,鸟道上行人难以立足。
再看那无隐师当年隐居在石边,独自烤栗皮度日。
满是尘埃的旅人还未归乡,四面空墙的生活向谁诉说。
如今我不再住在石师那里,贵湖也不是我的归宿。
溪水自流东西,岩边的栗皮任由堆积。
随意走到五华峰,峰顶重拾旧时风范。
告诉漳泉各地的朋友,吉山原来就是福山翁的居所。

注释

昔日:过去。
贵湖:贵族出身的地方。
叮嘱:告诫。
东海:东方的大海。
归山:回归山林。
鸟道:险峻山路。
无隐:隐士名。
隐石师:隐居在石头边的老师。
岩阿:岩石旁边。
尘埃扰扰:纷乱的尘土。
未归客:未归的旅人。
生涯:生活。
石师住:住在石师那里。
贵湖:贵族之地。
溪边流水:溪水流动。
岩畔栗皮:岩石边的栗皮。
五华峰:一座山峰。
旧家风:过去的家风。
漳泉:地名。
吉山:吉祥之山。
福山翁:福气满满的老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空所作的《送僧归净众》,诗人以送别僧人为背景,表达了对僧人归山修行生活的感慨与祝愿。首句“昔日贵湖抛保福”描绘了僧人从前的繁华生活,而“苧溪溪畔曾叮嘱”则记录了他们之间的告别场景,充满了深情厚谊。

接下来,“汝归东海我归山”表达了僧人与诗人的不同人生选择,暗示了出世与入世的对比。“鸟道行人难措足”则以险峻的山路比喻修行之路的艰难,寄寓了对僧人的勉励和祝福。

“无隐当年隐石师”提及了一位隐居的前辈,他的生活简朴,与尘世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尘埃扰扰未归客”则感叹世事纷扰,唯有修行者能超脱尘俗。

“我今不向石师住,贵湖亦非吾住处”表明诗人虽未选择隐居,但仍尊重僧人的选择,并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溪边流水自西东,岩畔栗皮任堆聚”描绘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象征着僧人的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

最后两句“信脚来到五华峰,峰头重整旧家风”,诗人以五华峰为象征,希望僧人能在修行中保持初心,继续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为报漳泉诸道友,吉山元是福山翁”则是对僧人的叮咛,提醒他在净众之地传播佛法,造福一方。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送别僧人,展现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理解和对修行者的敬仰。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食荀

机泉捣粳炊明玑,竹根烧笋然竹枝。

锦绷稚子犊献角,玉版阿师囊颖锥。

同槃苦觉风味好,对客不知寒涕垂。

古来山林例穷饿,藜苋诳腹蕨充饥。

我今一饱万想灭,老马释羁牛脱縻。

南山苍苍入箕踞,凉月囧囧生谈犀。

公无说与市朝予,啄腐吞腥渠得知。

形式: 古风

圆悟禅师入灭说偈烧香

濯锦江心一沤发,清涨四溟波浪阔。

引得风流小玉归,无限龙鱼遭搅聒。

紫罗帐里明月珠,把作栗蒲撩乱榝。

一方孤迥峭巍巍,十字纵横活鱍鱍。

我昔堕渠齑瓮中,倔强依前淹不杀。

而今寰宇幸清平,谁道岷峨在天末。

昨夜西风撼太虚,石牛惊走泥牛喝。

一吸沧溟彻底乾,憍梵钵提长吐舌。

大悲千眼擘不开,无言童子空忉怛。

炷香为寿阿僧祇,绍兴五年八月八。

形式: 古风

通海井

疾风驾海生春潮,岩根石井澹不摇。

是中何曾得通理,而以名字悬岩腰。

道人眼空君勿怪,大小混融无杂坏。

呼僮探井濡砚时,是君砚中有沧海。

形式: 古风

造桥道者并诸化土写求(其一)

去一得三,添六成四。有口无舌,有眼无鼻。

写得十成,以何为是。

挂在大目溪头,恰似守桥土地。

形式: 古风